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扶貧辦主任的一天

  • 發佈時間:2015-12-17 05:59:5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12日,星期六,寧夏同心縣大雪紛飛。雖然是週末,又是下雪天,但馬希豐一大早就踏著積雪出了門。同心縣是國家級重點扶貧開發縣,全縣總人口39.85萬,貧困人口就有9.4萬。多年來,同心縣先後實施了千村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退耕還林、秦巴項目等一系列工程,但因自然條件惡劣,不少群眾仍然難以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境。馬希豐是同心縣扶貧辦主任,心裏著急呀!

  上午,馬希豐趕到移民項目規劃站督查雲資訊採集、建檔立卡“回頭看”和幫扶責任卡完成情況。目前,全縣13個鄉鎮已基本完成這項工作。馬希豐仔細瀏覽了一遍,發現有些鄉鎮、村完成得非常好,電子版和紙質檔案項目指標、邏輯關係基本沒有問題,但也有一些鄉鎮、村填寫不夠規範。

  目前,按上級部署,同心縣已完成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工作。精準扶貧就得弄清誰是貧困人口、致貧原因是什麼、如何有針對性地幫扶。這項基礎性工作很重要。發現問題,馬希豐坐不住了,他立即給填寫不夠規範的鄉鎮有關負責人逐個打電話。

  “下週一上班時再説不行麼?”“不行。”馬希豐等不了。7年前,他來到王團鎮劉家川村王彥祥家。家裏來了客人,王彥祥的妻子卻圍著破被子,坐在土炕上。後來,村幹部告訴他,王彥祥家只有一條像點樣的褲子,兩口子出門輪流穿。“老百姓這麼苦,我作為扶貧幹部,一定要幫他們脫貧致富。”馬希豐在心裏對自己説。從此,馬希豐完全沒有節假日概念。

  王彥祥窮,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極端乾旱、山高路險。遇上氣候極端的年份,當地甚至一年到頭無雨。春天播下玉米,如果能下點雨,保住了苗,秋後就能有收成;如果沒保住苗,下一年就沒飯吃。極端乾旱、土地貧瘠、生態脆弱、民生艱難,在同心縣,像這樣的貧困村有很多。比如田老莊鄉席家井、席家山,一下雪就斷交通,一斷就至少20天;田老莊鄉梁家川的土質雖然不錯,但是地震不斷,2010年5月27日至6月1日,竟然發生了110次有感地震。對居住在這種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地區的群眾,惟一的辦法就是按中央的部署,實行生態移民搬遷脫貧。

  給幾個鄉鎮有關負責人打完電話,已經到了午飯時間。簡單吃罷午飯,馬希豐開始審核全縣各村上報的移民對象材料。為做好移民搬遷工作,馬希豐走遍了全縣實施移民搬遷的100多個行政村,熟悉每個村的情況。仔細一研究,他發現問題不少,主要是違規分戶:有的戶是重戶;有的整戶已搬遷,但沒有遷轉戶籍。移民戶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大多都是過去遺留下來的,如果不進行一次系統的清理整頓,不但人口數據不準,還會給後續扶貧工作帶來很多麻煩。馬希豐不住盤算著,週一上班後怎麼安排解決違規分戶問題。

  作為縣扶貧辦主任,馬希豐可沒少為生態移民搬遷操心。老百姓雖然都知道家鄉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但搬出世代居住的故土總有些捨不得。為此,馬希豐挨村挨戶三番五次做思想工作。

  看完移民對象材料,天已經黑了。晚飯後,馬希豐開始草擬全縣“十三五”移民規劃。自治區發改委領導要求,該規劃要于12月14日上報。規劃不但要算人口賬、土地賬、水資源的賬,還要算好投資賬。點往哪布,規模定多大,上哪些建設項目,都需要寫得清清楚楚。草案起草完,已經到了深夜一點鐘。走在回家的路上,迎著飄舞的雪花,踏著厚厚的白雪,冰涼的夜風吹走了馬希豐身上的倦意。

  短短8年間,馬希豐幫11萬貧困群眾從窮鄉僻壤裏搬遷出來。他提出“觀念+生態+産業=富民”的當地扶貧工作新思路,牽頭推出了“七大産業促增收,七大工程保脫貧”的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十二五”期間,同心縣以下馬關鎮為中心,在生態移民區、旱作區以及河西鎮發展有機枸杞10萬畝,年産值達10億元,成為拔“窮根”的支柱産業。移民群眾拔掉了“窮根”,很快實現了脫貧致富。今年10月12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宣佈2015中國消除貧困獎揭曉,馬希豐獲得感動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