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支援家庭農場政策創新需加力

  • 發佈時間:2015-12-17 05:59:5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把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作為創新發展戰略的一部分,表明實現農業現代化主要依靠創新。創新首先是農業科技的創新,但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也要依靠創新。創新的關鍵是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揮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把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上升到引領現代農業建設的高度,這表明適度規模經營是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

  規模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規模經營才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農業勞動生産率,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形成和壯大現代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但是由於我國地少人多的國情,從全國來看,只能實施適度規模經營。從事規模經營的主體有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統稱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地位。這是因為家庭經營在農業生産中最有效率是已被實踐反覆證明了的規律。家庭農場模式就是我國實施適度規模經營的最佳模式,它的特點是家庭經營和規模經營的有機結合。這既符合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原則,也符合適度規模經營的要求。因此家庭農場將成為我國農業經營中的主要新型主體,發揮著引領農業現代化的關鍵作用。

  發展家庭農場需要深化改革和政策支援。近年來,家庭農場在我國發展很快。截至2015年6月,我國家庭農場已發展到超過87萬家。家庭農場逐漸成為我國農業生産的生力軍。儘管這樣,我國家庭農場發展還只是處在初創階段,還必須加快發展,最終成為我國農業生産的主力軍。當前,我國家庭農場發展面臨不少問題,如農地穩定性問題,收入穩定性問題,農場主老齡化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創新的理念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建立強有力的政策支援體系。

  一是要深化農地流轉制度的改革。《建議》指出,要引導支援進城落戶的農民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他們的農地承包權。“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將加速推進,上億農民將在城市安家落戶。中央鼓勵和支援這些進城落戶農民自願有償退出農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與此同時,也要制定相應政策和改革現有土地制度,鼓勵和支援現有家庭農場和有願意從事規模經營的人積極承接這些進城落戶農民自願有償轉讓的承包地,實現從土地經營權到土地承包權的轉變,逐步讓家庭農場經營的農地穩定性得到保障。《建議》明確表示支援引導進城落戶農民自願有償轉讓他們的承包地,是土地制度改革的最新重大舉措,但具體如何引導支援農民自願有償轉讓農村承包地,誰來承接他們轉讓出來的承包地,還需要更詳細的實施細則出臺。因此,在“十三五”時期,深化農地流轉制度改革將是一個大方向。

  二是要按照《建議》部署,構建傾向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尤其是傾向於家庭農場的政策體系。家庭農場就是一個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的支援也適合對家庭農場的支援,而且由於農業的特殊性,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援和扶植。例如,農業補貼政策要向家庭農場傾斜,如對大型農機的補貼,對種糧的補貼,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補貼等應重點支援家庭農場的發展。家庭農場所需的資金比較大,因此應制定相應金融支援政策,以滿足家庭農場對資金投入的需求。

  三是要按照《建議》部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場主目前大部分是中老年農民為主體,不少是由種植大戶轉變過來的,這些農民具有企業家精神,頭腦靈活且經驗豐富,是農業生産的頂梁柱和領頭人。但是這些農場主大部分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將逐漸退出農業生産。經營現代農業尤其是在資訊化時代經營農業不僅需要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會操作各種機械設備,還要懂得成本核算,還要具有世界眼光、密切關注國內國際宏觀形勢,及時掌握全國和世界的農産品市場供求和價格資訊。因此,未來的農場主必須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經營農業所需的各項知識。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已經被列入“十三五”規劃中,政府將會出臺具體政策加大對職業農民的培訓,鼓勵和支援大學生尤其是農業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從事農業生産。讓青年人願意從事農業生産是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把深化體制改革和支援政策體系有機結合起來,任何單兵突進的辦法都是不可能奏效的。以問題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從如何吸引有知識、有抱負的年輕人創辦家庭農場和如何讓他們的家庭農場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問題入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援體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