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改革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 發佈時間:2015-12-17 05:59:5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城鎮化是伴隨工業化發展,非農産業在城鎮集聚、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具體部署。只要我們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目標正確、方向對頭,以改革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走出一條城鎮化發展的新路子,就一定能夠開闢更加美好的未來。

  當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城鎮化不僅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引擎;不僅是加快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也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近年來,我國新型工業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深入發展,城鎮化內在動力明顯增強。有數據顯示,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五,城鎮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群形態更加明顯。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了城鄉生産要素配置效率,推動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了社會結構深刻變革,促進了城鄉居民生活水準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

  但我們也要看到,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就是7.5億城鎮常住人口中有2.5億左右的人沒在城鎮落戶,不能在城鎮享受到相應的公共服務,也沒有相應的市民權利,市民化進程滯後。這種城鎮化進程中凸顯的新的二元結構矛盾,在制約城鎮化釋放內需能量的同時,也積蓄了潛在的社會風險。除此之外,“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鎮空間分佈和規模結構不合理,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城市管理服務水準不高,“城市病”問題日益突出;自然歷史文化遺産保護不力,城鄉建設缺乏特色;體制機制不健全,阻礙了城鎮化健康發展,這一系列問題,都對城鎮化健康發展形成阻礙。

  面對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需要清醒地意識到,在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城鎮化,既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沿襲老路,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遵循規律,因勢利導,把握好方向,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在這一過程中,既要遵循客觀規律,使城鎮化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符合經濟發展階段要求的過程,還要體現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城鎮人口素質和居民生活品質,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既要突出品質內涵,以改革的思維和創新舉措穩步提高農業戶籍人口城鎮化水準,還要運用統籌方法,科學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係,切實推動城鎮化進入以提升品質為主的轉型發展新階段。

  第一,新型城鎮化要以人為核心。要突出人在城鎮化過程中的本體地位,更多從人的需求和發展出發,以城鎮化建設的實效滿足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真正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住,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真正實現人口城鎮化。

  第二,新型城鎮化要優化佈局。推進新型城鎮化,既要優化宏觀佈局,也要加強城市內部空間治理。要從基本國情出發,結合本地實際,按照嚴守底線、調整結構、深化改革的思路,科學合理地佈局城鎮化,把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以興業促興城,實現産業和城鎮融合發展。要按照統一規劃、協調推進、集約緊湊、疏密有序、環境優先的原則,統籌中心城區改造和新城新區建設,提高城市空間利用效率,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第三,新型城鎮化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要將推進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通過生態文明建設調整産業結構、轉變消費方式,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通過推進城鎮化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融入全過程,走集約、智慧、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要堅守耕地數量和品質紅線,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積極發展綠色低碳産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推動城鎮化綠色迴圈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四,新型城鎮化要強化産業的支撐力。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必須建立在堅實的實體經濟基礎之上,必須以産業為支撐,通過産業發展創造就業崗位,推進城鎮化的合理分佈。城鎮缺乏現代産業的培育和支撐,就會出現“睡城”“空城”和“鬼城”。産業缺乏城鎮化的依託和載體,就難以形成持續生命力、創造力和競爭力。要強化城鎮間專業化分工協作,充分發揮城市資源要素稟賦與比較優勢,按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群協調發展戰略格局,做好城鎮間産業分工與協作,培育城鎮特色鮮明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産業。 (作者單位:廊坊師範學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