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宋清輝:解決供求平衡 衝破經濟霧霾

  • 發佈時間:2015-12-12 08:41: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縷清輝】

  在經濟新常態、我國經濟體量越來越大的背景下,實現中高速的增長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環顧2015年,國有企業改革、亞投行、一帶一路、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特別提款權(SDR)、供給側改革等熱詞,都在一定時間內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關鍵詞。

  熱詞一波接著一波,我國2015年的經濟形勢也頗具波折。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否能夠拿出一系列的解決措施,拭目以待。筆者認為,政府2015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討論的問題,可以總結為供求平衡問題,包含商品供求、勞動力供求、資金供求和投資類供求。

  商品供求是近期成為熱詞的供應側改革。在無風險收益産品當前的收益率越來越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的背景下,我國現在出現了供給跟不上消費的現象。

  在消費多元化、多渠道的同時,産生的供給無人進行消費,這並不全是産能過剩,好比十年前生産過多的防塵口罩、空氣凈化器而找不到銷路,當時可能會被稱為産能過剩,如今則是供不應求。這説明兩點問題:一是供給企業沒有找到市場的真正需求,資訊判斷依然滯後;二是消費者還沒有發現消費需求,或沒有消費意識。

  供給側改革有助於我國經濟保持穩定、少泡沫的增長。在供給側改革的同時,消費側也需要進行調整,小到個人、大到政府。只有政府在經濟正常運作時不干預、在市場失靈時進行正確引導,我國的供應側才能向需求側進行轉變,從而實現拉動內需需求。預計2015年的中央經濟工作結束後,供給側改革的動作將有條不紊地進行。

  勞動力供求失衡也朝著“奇怪”的方向進行: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勞動力緊缺;另一方面,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大部分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導致就業難的問題繼續惡化。兩方面原因綜合起來,導致了勞動就業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偏低。

  降低勞動力失衡實際上是一個涉及面廣、極為宏觀的問題,需要妥善解決如穩定物價、穩定企業生存、保護勞動者利益、規範市場行為等等。

  在資金供求方面,我國金融市場和實體産業都面臨過資金緊張問題,國家希望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來解決實體産業、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還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是實體産業融資困難,股市經歷過山車行情後持續低迷,一線城市樓市反倒獲利頗豐。

  在經濟形勢依然不明朗的背景下,2016年貨幣和財政政策將必然持續寬鬆。考慮到我國銀行存款利率已經開始實現市場化,在負利率時代下,寬鬆的貨幣政策將逐漸穩定,未來的降息次數可能會減少,積極的財政政策或將成為2016年的主導。

  另外,我國居民的投資類供求也出現了失衡。為了使貨幣不貶值,居民將持有的貨幣投入到各式各樣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股市、基金、債券、外匯、小額借貸、房産、古玩。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居民投資不能稱之為“多元化”,應該稱之為“氾濫化”。

  在常規投資渠道不多的情況下,我國居民的另類投資已經失去理性。各種另類投資領域泡沫不斷被吹大,風險岌岌可危,其中不排除被設計的龐氏騙局、傳銷等非法行為。

  在經濟新常態、我國經濟體量越來越大的背景下,實現中高速的增長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十三五”末期實現小康,需要在新的五年時期內穩紮穩打,逐漸擠掉原來高速發展時期滋生的泡沫,不再追求過快的經濟增速而是穩中求進。因此在我國經濟下行期間,將經濟增速穩定在合理區間是對未來再次高速發展的基石。

  要實現前面所述的這些熱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希望在2015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領導、決策者能夠對這些“熱詞”進行週密部署,不要讓其成為空談。(宋清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