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防風險,關鍵是賦予市場權力

  • 發佈時間:2015-12-03 03:29:33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唐燁

  “中國金融體系風險的防範和對策,關鍵在於深度的改革和多層次多種類市場體系的建立,其中包括了人民幣進入SDR後的進一步國際化,利率市場化後金融機構建立更完善的風控體系、信託産品的二級市場、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中長期債券市場等等。”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錢軍認為,通過減少政府干預,鼓勵民企和民間資本投入市場,核心就是要賦予市場真正的權力。

  他説,從近20年來全球所爆發的金融風險來看,危機的形成存在共通性,即整個經濟體中信貸增長過速,總量過度,隨之催生了包括樓市、股市等投資板塊的泡沫;同時,企業、政府和家庭的負債率過高。信貸風險和資産泡沫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引發泡沫破滅,導致連鎖反應,從而引發整個金融體系和經濟體的危機。

  錢軍從信貸、投資等多方面分析後,認為“中國的金融風險目前仍然總體可控”。

  從信貸方面看,在中國的信貸規模中首當其衝的是銀行體系。2011年至2014年,每年新增本外幣貸款總額佔GDP的16%至19%,而當下整個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率是1.5%,是近年來最高水準; 而一些中小銀行的壞賬率更高。回顧歷史,中國的銀行體系1999年至2004年壞賬率急劇上升,總不良貸款額達到GDP的22%之後,通過成立四大國有資産管理公司把壞賬剝離清除;同時,四大國有銀行經過重大改革,包括在海內外上市,經營效率和風控能力大幅提高。錢軍認為,這説明,即使接下來銀行體系的壞賬率大幅上行,中國也具備了應對銀行壞賬風險的經驗和對策。

  轉向投資方面,中國近10年來發展最快、對GDP貢獻最大的産業是房地産行業。錢軍認為,中國房地産市場仍然存在局部的泡沫,但是目前來看總體風險可控。“2014年的數據清楚地表明,房地産泡沫已經不再繼續膨脹; 房價還在直線上行的地區幾乎不復存在; 目前房地産市場復蘇和有增長的大部分地區是由真實需求拉動的。”

  關於備受關注的地方政府債,其總體風險依舊還是可控的。“因為中央政府的財政狀況非常好。如果將地方政府債與中央政府債加在一起,其佔GDP的比重是55%至60%,這在全球各大經濟體中還是很低的,中央政府的徵稅能力也很強,所以由中央政府來置換部分地方政府的壞債是一個有效消除風險的方法。”但是,錢軍認為,地方財政的改革(賦予地方政府更多財稅收入),地方政府債券市場的發展,以及地方政府預算、收支的透明度和監管力度的提高,都是從根本上改變地方政府所存在問題的方法,應該立刻推行。

  最後,中國資本項目和匯率風險是完全可控的。首先,今年央行對人民幣的定價制度又做了改革,目前的定價機制更市場化了,所以目前人民幣兌其他各主要貨幣的匯率更趨向市場均衡水準。中國仍然擁有世界第一的3.6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儲備的一半足以抵擋和防範短期內可能發生的資本項下外匯流失的風險。其次,全球金融危機以後,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體都已經建立了應對資本項目短期內雙向流動和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的各種控制手段。他認為,中國在完成了人民幣進入SDR這一里程碑事件後,應該進一步放開資本項目,尤其是擴大和增加類似滬港通的雙向流通渠道,同時鼓勵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雙向流動,讓龐大的境外人民幣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進入包括上海自貿區在內的投資平臺,進一步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讓人民幣逐漸成為真正的投資和儲備貨幣。這不僅對中國,而且對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都有極大利好。

  錢軍認為,中國金融體系風險完全可控,而加強市場建設和賦予市場權力會是下一步金融市場改革的重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