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告別非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仍難高枕無憂

  • 發佈時間:2015-11-28 01:30:3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陳 超

  非市場經濟地位一直是困擾中國對外貿易的問題之一。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的約定,WTO成員國將於2016年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就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由來、告別非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的影響和歐美等國的動向等問題,採訪了日本拓殖大學的經濟學家朱炎教授。

  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無奈的談判結果

  朱炎認為,市場經濟地位本來是貿易問題,起因于中國加入WTO時的約定,是中國與各成員國交涉妥協後無奈的結果。

  朱炎説,《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5條(a)項(Ⅱ)規定了中國與其他成員國發生貿易糾紛,即對中國商品發起反傾銷時,“如受調查的生産者不能明確證明生産該同類産品的産業在製造、生産和銷售該産品方面具備市場經濟條件,則該WTO進口成員可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另外,第15條(d)項則明確上述“規定應在加入之日後15年終止”。

  朱炎説,這一規定給中國帶來了較嚴重影響。中國出口商品遭遇反傾銷調查時,中國企業提供的成本資料得不到信任,調查國可用其他國家的成本資料作代替來計算所謂的“正常價格”,確定傾銷幅度。因作為替代的其他國家的成本遠高於中國,中國很容易遭遇反傾銷制裁。而這種措施將持續15年,即2016年後才終止。

  由此可見,所謂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貿易方面針對反傾銷的技術性手段的階段性依據,並不是對中國經濟體制的定性和國際認同,不能擴大解釋應用到其他方面。

  面對反傾銷調查——兩種手段依然不夠

  朱炎説,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給中國的對外貿易帶來很大的困惑。中國的出口商品在世界各國,主要是在美國和歐洲以及新興經濟體國家,遭遇眾多的反傾銷案件。這其中更多是因為相關國家利用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條款,濫用反傾銷手段。有些國家還將非市場經濟地位的解釋擴大到金融、企業並購等方面,指責中國政府和企業的經濟行為。

  為了減輕反傾銷等貿易摩擦給中國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從2004年開始與各國交涉,要求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至今為止已獲得90多個國家的承認,但卻未得到頻繁發起對華反傾銷的主要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經濟體的響應。

  自由貿易協定(FTA)也有相同的效果。中國積極地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建立自由貿易關係,至今為止已經簽訂了14個FTA協定,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在FTA協定中,對如何界定傾銷,解決貿易糾紛有具體的規定,不再受上述的非市場經濟地位規定的約束。不過與主要發達國家的FTA尚無進展。

  這兩種方法雖然有效地回避了一部分的反傾銷調查,但還是沒能解決中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貿易摩擦問題。

  告別非市場經濟地位——不意味高枕無憂

  朱炎説,根據《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5條(d)項的條款規定,2016年後,在針對中國企業發起反傾銷調查時,不能再把中國作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對待,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擁有了市場經濟地位,但發達國家可能仍會堅持在價格形成、資源配置等方面的所謂市場經濟標準,不會公開、主動地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朱炎指出,歐盟的對外貿易政策由歐盟委員會統管,但各成員國的影響力很大。對本國産業保護較多,産業結構與中國有競爭關係的一些成員國將會極力反對,因此歐盟公開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可能性不大。而美國正值大選之年,政客們要照顧到工會及一些行業的利益,涉及到貿易問題只會更加強硬,所以美國也不可能主動公開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朱炎説,雖然中國將在2016年告別非市場經濟地位,但反傾銷這一手段還會繼續被一些國家利用,只不過不能像過去那樣隨心所欲了。而今後中國面臨貿易摩擦的重點領域可能會從反傾銷轉向貿易保護和反補貼。

  朱炎強調,中國告別非市場經濟地位也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還有可能愈演愈烈,對此要有充分的認識,採取各種應對措施,不能掉以輕心。加快市場經濟建設,積極推進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自由貿易協定,加大對企業的指導與服務,都應成為中國政府的優先選項。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7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