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莊秀麗:謀篇高端生物醫用材料國産化

  • 發佈時間:2015-11-28 01:30:3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企業一線創新力量

  在外人看來,上天對莊秀麗特別垂青,她不僅有著出眾的外表,還擁有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等多個頭銜,“倒騰”出了一個規模見長的生物醫療器械企業。但這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故事的主角才能體會。

  我想做點不一樣的貢獻

  莊秀麗是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應化所)的研究員,如果不是8年前的那次抉擇,就不會有今天的貢獻。

  在長春,這是一份幸福指數很高、被不少人艷羨的工作,做研究、工資不低,社會地位也比較高。但內心深處,一直有個聲音在提醒她:除了發論文,還能為社會做點什麼貢獻。

  莊秀麗曾在應化所科研處負責成果轉化工作。她發現,因為院企合作雙方思考問題的方式差異頗大,科研成果轉化並不順利。

  聚乳酸的主要原料是吉林盛産的玉米,應化所有很強的研發團隊,産生了一批有分量的成果。“能否讓聚乳酸服務於醫用領域?”有著豐富産學研經驗的學術帶頭人陳學思研究員提出了想法,莊秀麗立即響應。

  資料顯示,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及其製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技術含量很高,全世界幾家在這一領域做得不錯的公司紛紛在我國建廠,佔據了我國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2007年,長春聖博瑪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呱呱墜地”,專注做生物醫用可降解材料及體內可吸收醫療植入物,瞄準的就是國際水準。

  不是所有融資都要伸手

  “創業的故事講起來會流淚。”談及難忘的創業史,莊秀麗收起笑容,輕輕嘆口氣,眼眶也開始濕潤。

  與多數“自帶乾糧”式創業的情節類似,她和團隊孤注一擲,齊集家底籌集了撬動公司發展的“第一桶金”。

  生物醫療器械前景被普遍看好,公司成立後,有對産業比較了解的風投跟進,也有個人投資者主動找到府。面對紛至遝來的投資者,莊秀麗卻保持著一般人少有的冷靜。“我的理念是,不是所有融資都伸手拿,要篩選投資人,吸納自己團隊缺少的那部分能力。”莊秀麗太清楚自己企業的實力。團隊成員多是技術骨幹,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急需補齊醫學、市場等方面的短板。

  在公司展室,記者見到了一個個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白色“小釘子”。莊秀麗説,這是由生物可降解醫用高分子材料製作的可吸收骨釘,在植入人體20—50周後,骨釘可自動降解並通過代謝排出體外。

  説話間,她從展櫃裏拿出了另一個白色塊狀物,這個名為可吸收人工骨的小方塊周身80%的體積是孔隙,不足5毫克售價四五千元。

  “醫用聚乳酸材料産品市場需求大,價格非常高,主要是前期技術開發成本投入較大、國産化率低。”莊秀麗説,希望將技術轉化為産品,在保證高品質的同時,降低生産成本,降低患者使用價格。

  一路跟過來的“零部件”

  門禁森嚴、管理規範的車間,寬敞明亮的辦公樓,如今,從一片玉米地上“長”起來的聖博瑪已生機盎然。公司進門墻上,懸挂著“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聚乳酸生物可降解材料科技創新中心”等十余塊牌匾,它們見證了公司的發展。

  “並非我有多突出,而是因為我坐到了這個位置,諸多榮譽給了我,實際這是團隊成績的集中體現。”採訪中,莊秀麗將此話多次強調。

  “家”是莊秀麗對公司的另一個稱呼。每一個來訪者都會首先被請到公司展室參觀,不大的展室裏,一張公司成員的全家福佔據了重要位置。“就像一輛車,發動機再好,零部件不好也跑不起來。”對於一路跟過來的“零部件”,莊秀麗有著別樣的感情。

  經過多年苦心研究,公司陸續開發出了一系列高新技術産品。“希望未來3—5年可以做成國際化的、有體量的公司,並成為一個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當字斟句酌説出這些話時,莊秀麗眼神中透出堅毅。

  (科技日報長春11月27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