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科技合作方興未艾

  • 發佈時間:2015-11-23 01:31:1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16至20日來自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和中國近百位農業官員和專家在昆明召開“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組第七屆理事會暨農業科技合作交流研討會”。與會者分別就陸稻、大豆、馬鈴薯、甘蔗、植保、農經工作組合作研究,交換了各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現狀及迫切需求資訊。並對建立聯合研究中心和多年來合作成果轉化等事宜深入研討,達成一致意見並推動落實,同時進一步提出了今後的合作計劃。

  大湄公河次區域是指湄公河流域的6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柬埔寨、越南、寮國、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和廣西。2008年,由雲南省農科院牽頭,與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緬甸等5國有關研究機構合作,在昆明成立了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組(ECCAST-GMS,以下簡稱合作組),旨在平等、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形成合作長效機制,開展和促進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引領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産技術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達到支撐糧食安全、消除貧困、保護環境的目的。

  2008年9月,合作組在昆明召開了第一屆理事會。截至目前,合作組已召開6屆理事會會議,下設的專業工作組也從最初的4個增加到6個,分別在陸稻、大豆、甘蔗、馬鈴薯、植物保護和農業經濟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7年來,通過合作組平臺六國交換品種264個,篩選試驗品種48個,示範適宜品種34個,示範面積近6500公頃,培訓科技人員和農戶9209人次。適宜品種中,陸稻平均增産31.1%,大豆11.1%,甘蔗33.3%,馬鈴薯10.5%;最高增産陸稻達到146.8%,大豆最高增産達105.3%,甘蔗增産達49%。

  合作組從科技部、農業部、雲南省科技廳等申請完成了多項國際合作項目。如科技部支援的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東盟重大農業外來有害生物預警與防控平臺”、雲南省科技廳支援的國際合作項目“GMS跨境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合作監測與防控”等。

  合作組在推動農業科技合作的同時,注重與企業合作,以市場為目標,成立了由涉農企業、科研院所、金融部門等28家單位組成的,跨行業産學研相結合的雲南農業走出去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目前,聯盟成員單位已有36家。

  雲南省農科院作為技術支撐與雲南物産進出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援建寮國北部農林技術示範中心,該示範中心目前已建設成為具有良種繁育,良種和新技術示範培訓,新技術推廣的中老農業合作基地;與越南科技公司合作,在越南北方建立了十多公頃的基地,進行了馬鈴薯的種薯育種篩選,共約340公頃,生産了5000多噸,出口累計4000多噸;與金瑞種業公司合作在越南開展了水稻示範試驗種植,雲光14號在越南的推廣面積超過13萬公頃;與雲南新犁溫室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在柬埔寨建立了“雲南—暹粒友好農業科技示範園”,種植了馬鈴薯,玉米等作物,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並榮獲柬埔寨國王獎。應柬埔寨要求,將與雲南某公司合作,在該國再建立一個示範種植園。

  本次“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組第七屆理事會暨農業科技合作交流研討會”重點是在過去的合作工作基礎上,繼續深化和推廣合作成果,聯合中國農科院、中國熱帶農科院及相關省份農業科研機構進一步與東南亞國家開展合作,同時,為 “走出去”涉農企業牽線搭橋,給予技術支撐,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發揮雲南省優勢,使合作組成為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中國——南亞東南亞農業科技輻射中心的主導合作機制、平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