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半個世紀的小麥人生——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育種專家王輝

  • 發佈時間:2015-11-20 09:05: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他為了不讓鄉親們餓肚皮,選擇小麥育種,為此堅守半個世紀!

  他為了讓鄉親們糧食增産,選擇根植大地,奔行在希望的田野!

  他為了讓鄉親們吃上好面,選擇不懈求索,退而不休守望麥田!

  他就是我國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王輝。王輝1943年出生在陜西楊淩的一個農村家庭,上學也選擇了位於楊淩的西北農學院。“從上學到工作,一輩子紮根楊淩,實現自己的育種夢。”

  從2畝試驗地起步到千萬畝推廣生産,王輝教授的小麥人生,整整走了近半個世紀。

  心無旁騖惟育種

  説起王輝與小麥育種的不解情緣,還要追溯到王輝的青年時期。“上中學時,我正好趕上三年自然災害,曾拿樹葉、樹皮充饑,深切體會到饑餓的滋味。”王輝説,“我當時就立誓要學習農業科技,讓鄉親們不再餓肚子。”

  在這一願望的支撐下,王輝高中畢業填報大學志願時,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西北農學院農學系。成績優異的王輝如願被錄取,從此開始了他的育種人生。踏實肯幹、勤奮好學的王輝在我國一代育種大師趙洪璋院士的指導下,像一粒優良的麥種,生根發芽、分蘗吐穗,很快成長起來。

  1977年,王輝便開始主持學校的小麥育種工作。“那個年代沒地、沒錢、沒設備,靠的就是一腔熱血。”在最初的育種過程中,“光桿司令”王輝整地、施肥、播種、管理、收穫都是一身扛,分身無術的時候就把老婆和孩子拉來“白幹”。到了收穫季節,他甚至睡在曬賣場上親自看護。

  早出晚歸是王輝工作的常態。在小麥雜交、收穫和晾曬時節,由於搶時間,王輝中午基本不回家,午飯由家人送到地裏,有時出門時就自備乾糧。即使是寒暑假,作為高校教師的他也從不休息,暑假他在實驗室做實驗,寒假則又奔走在關中麥區。王輝的4個女兒,對父親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你們是我的娃,小麥也是我的娃。”而事實上呢,小麥往往還能得到王輝更多的照顧。

  所有常人眼中的艱難困苦,在王輝這裡都被視為再正常不過。對自己的艱難和不易,他總是淡淡的一句:“育種工作就是這樣嘛。”淡淡的語氣,平實的話語,淡定的神態,一如其人,低調、樸實、堅韌。“選出品種、幹出名堂”,伴隨和支撐著王輝數十年如一日地躬耕在小麥育種事業上。

  守得雲開見月明

  育種之路漫漫,近20年的春華秋實,腳踏實地的王輝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1991年,他育出了第一個小麥品種“西農84G6”。自此一發不止,王輝先後主持育成11個小麥新品種。

  這些品種,因具有早熟、抗病、抗倒伏、高産、優質的特點,深受廣大農民喜愛而爭相種植,顯著提升了陜西省和黃淮麥區小麥生産水準。特別是“西農979”實現了優質與高産、冬性與早熟、多抗與廣適的良好結合,被農業部推薦為國家優質小麥主推品種,成為繼“小偃6號”之後30年來重振陜西小麥育種科研優勢的品種。王輝因此榮獲2012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

  從選育到審定,從品種到良種,從科研到生産,這對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説,是一條很漫長的路。育出一個好品種本來就很難,更難的是如何把一個好品種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王輝通過考察,大膽創新,決定將“西農979”的陜西區域種子生産經營權授予公司運營。這一決定也使得王輝成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物良種科技成果轉化市場推廣第一人,讓良種真正進入市場,走入生産領域。

  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推廣區域各省市種子管理部門統計,從2010年到2014年夏收,“西農979”累計推廣總面積約7786萬畝,增産優質小麥23.4億公斤,新增效益59.5億元(凈效益41.7億元)。

  退而不休續春秋

  如今已經72歲的王輝面對輝煌的成就,顯然還沒有停歇的意思。“咱關中人吃麥很挑剔,有的愛吃饃,要求麵粉白;有的愛吃麵,要求筋道。我還想培育出更優質更高産的小麥品種。”王輝説。

  産量高的小麥往往品質差,品質好的小麥通常産量低;早熟的小麥抗寒性差,耐寒的小麥卻難以早熟。如何才能將這些矛盾調和起來,培育出優質又高産、早熟又抗寒的小麥品種?王輝説:“作為一名育種工作者,沒有時間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育種是一個不斷逐夢的過程,在優中選優,永遠沒有終點,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在國家小麥改良中心楊淩分中心二樓簡陋的辦公室裏,王輝給記者合計著他的新夢想:“西農979”單粒穗重1.3克,1畝地有43萬穗,畝産559公斤;如果將單粒穗重提高到1.6克,每畝以40萬穗計,畝産將達到640公斤;如果將單粒穗重提高到1.8克,每畝以40萬穗計,畝産將達到720公斤。

  “在現有優質高産的基礎上,我想進一步挖掘品種的增産潛力。”王輝説,但問題又出現了。要增産,只能在小麥穗重上做文章,但現實卻是大葉片大麥穗,小葉片小麥穗。葉子大了,穗數會減少,難以實現增産,“小葉與大穗成為我們要解決的新矛盾。”

  “很難説這個新夢想何時能實現。”王輝説,育種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只要身體允許,他要把自己積累的豐富經驗傳給年輕人,大家一起努力,總有一天能實現夢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