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購,“累覺不愛”——消費者的“雙11”七年之癢

  • 發佈時間:2015-11-09 19:57:5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1月9日電(記者周琳、趙文君、高敬)如今最不好抑制的,恐怕就是“剁手黨”的“買、買、買”了。可今年,電商和商家為了銷量已經“拼了”,而消費者面對頻繁的打折、促銷、歷史低價等等卻“乏了”。今年是第7個“雙11”,對消費者而言,“七年之癢”幻化為一個問號:網路消費,除了低價,還該有什麼?

  陷阱難躲,“賣家秀”與實際差距咋這麼大?

  面對打折,浙江市民黃小姐卻沒有下手。前幾日,她看到有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文章,網路上一些所謂代購的奶粉實際上成本才9元錢一袋,是造假的奶粉通過“保稅區”再運出來的。“不知説的是真是假,但總歸心裏有個疙瘩。”

  去年“雙11”前後,國家工商總局就抽檢發現,6個電商平臺上15個批次的樣品屬於假冒商品或高度疑似假冒商品。雖然今年阿裏推出“正品險”可以假一賠四,可對於一些曾經上當的消費者來説,多少有些“累覺不愛”。

  一位安全坐椅廠家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雙11”的利潤已經很薄,不少商家只能做好線上線下的産品分割,用差一些的材料和低價去打爆款,或者減少售後的服務,“消費者也不見得佔到多大的便宜,倒是平臺把廣告費和流量費都賺走了。”

  不僅是假冒偽劣産品讓消費者鬧心。上海市工商局網路交易監管處處長李弘介紹,此前工商部門重點檢查了部分網站集中促銷活動以來的網頁發現,不僅虛假宣傳、先提價再打折這樣的老問題沒消失,還有促銷活動公示不到位、規則表示不清晰等新陷阱。例如有商家就優惠獎勵稱“買一送一,百分百中獎,獎品為iwatch”,但實際上iwatch只有一個,其他都是小獎品。

  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春泉説,以往針對電商價格欺詐的罰金,與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省下的千萬級別的廣告費用相比,還是划得來的。“如果遇到價格欺詐,應鼓勵消費者通過民事或集體訴訟的方式,向電商討要説法。同時價格主管部門也需嚴格執法,提前固定證據。”

  針對假貨次品,專家建議,一方面電商平臺企業可以以組織機構代碼和商品條碼為基礎,建立完備的産品品質追溯制度,以便於進行源頭追查,實現屬地查處。另一方面,對於電商不誠信或售次品等問題,可以建立和完善徵信制度,將不良記錄計入徵信系統。

  興奮褪去,“剁手黨”紛紛變成“精明黨”

  雞血打多了,總有一天會倦的。當刺激反覆以同樣的方式、強度和頻率呈現的時候,反應自然開始逐漸變弱。

  資訊在轟炸——從11月初開始,上海白領李女士總共收到了上百條短信,每天都有十來條,不是促銷就是推廣,內容看起來都把自己當獨特的上帝,仔細一看沒啥真正的實惠,而且説好的精準推送也不夠精準——“我有時候還會收到奶粉和尿不濕的推送,但我還沒結婚呢。”

  這一説法也得到了一些商家的佐證。一位服裝品牌負責人説:“很多網購的消費者是盲目的,要給予一定的引導,才能精準購物。”

  面對這些無用的促銷資訊,以及從一年一次變成一季一次的“電商價格大戰”,消費者“處變不驚”了,口味也越來越刁,以前隨便刷的“剁手黨”,早已成為貨比三家的“精明黨”,從非理智的“衝動消費”中走了出來。

  要麼是相互攀比的打折、促銷,要不就是營造出“限量”“秒殺”等饑餓行銷氛圍,上海市民李先生説:“電商造節如果沒有新的創意,消費只會越來越理性克制。”

  忠誠度、體驗、感情……本來有很多紐帶可以把消費者和商家聯繫起來,可現在只能靠價格一條線,有時候還要犧牲服務和品質,“當大家都沒有利潤的時候,就不會再有人有動力去做這個事情了”。上述安全坐椅廠家負責人説。

  選擇多樣,電商到了轉型升級的時候

  國內專業電商平臺逐漸興起,比價和優惠推送網站慢慢成熟,國外購物網站推出中文版本、全球直郵、支援銀聯支付,海外代購開始充分競爭、正品保障吸引消費者……電商江湖已經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多元體系。

  隨著支付體系的日漸完善,全球商品中國購將是一個無法逆轉的趨勢。專家認為,如果電商平臺和商家將“雙11”視作畢其功於一役的“籌碼”,寄希望靠消費者的“衝動”過日子,恐怕很容易砸鍋。

  “現在已經不是商家自己主動挑起這樣的促銷造節活動,他們也是被動的。若是不參加這類促銷,對電商而言,意味著顧客的流失,這無疑是致命的。”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説,電商必須從單一的價格戰中跳出來,進行創意競爭。未來電商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産品及服務品質上。

  專家建議,電商已經到了轉型升級的時候。一是可向精細化運營方向轉型,需要借助資訊化技術來對業務精耕細作。例如對大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將消費群體進行精準細分,最終實現點對點的推送,真正猜出消費者想要什麼、增加其下單的可能性。二是向價值戰轉型,利用自有商品和服務擴大利潤空間,針對價格不敏感人群,推出下單即送達等個性化業務,或降低退貨門檻,或和銀行合作推出零首付、零利率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