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談網際網路發展熱詞:5G、大數據前路何在?
- 發佈時間:2015-11-09 19:53:5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一財網報道,中央網信辦近日密集召開座談會,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網路強國建設。院士、學者,中央國家機關代表,還有來自阿里巴巴、京東、滴滴、三一重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一票企業高管出席座談會。
中國移動副總經理李正茂表示,我國在新一代的資訊通信基礎設施方面,確實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如能抓住機遇、又能應付好挑戰的話,就有可能真正成為一個網路資訊技術方面的強國。
中國移動副總經理李正茂:5G的發展問題應上升到更高層次
資訊通信基礎設施涉及面比較廣,從移動的角度看,特別關注、亦是想特別發力的是5G網路。
目前已經開展的4G網路建設運營,已近兩年時間。中國移動開展4G網路運營,目前已建成全球網路規模最大的4G網路,超過了100萬個基站,在國內覆蓋了約85%的人口,覆蓋70%以上的行政村。基站總量相當於美國四大電信運營商基站總量的總和,比歐洲所有運營商的基站總和加起來還多。用戶規模也迅速擴大,僅兩年4G的用戶,到今年年底預計可以突破3個億。現在每月平均是1000多萬將近2000萬的用戶在增長。
全球在在5G上的競爭非常激烈。日本在兩年前已經設立國家計劃,且明確宣佈2020東京奧運會時要提供5G服務;南韓不甘落後,甚至提出在2017年就要率先提供5G的一些先導性的服務;歐盟成立了5G組織,目標非常明確:要掌握5G的核心專利的20%,並獲得全球35%的市場。
中國啟動也比較早。2013年由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成立了中國5G推進組。
國際電信聯盟今年正式啟動了5G的計劃,所選用的名字和中國選用的名字一模一樣——MT2020。該組織所設定的2020的5G技術標準的八大關鍵技術標準,基本上都採用了中國提出的標準。從目前各方面的情況來看,中國在5G技術發展裏面的卡位和過去2、3G時代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影響力非常大。
鋻於5G技術在新一代的資訊通信基礎設施裏面如此重要,很多網際網路的應用,比如今後面向物聯網的應用、車聯網的應用,疊加在上面的各種網際網路+的應用,甚至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都和它密切相關。建議將5G發展問題,上升到一更高層次,甚至上升到一個國家的戰略層面。
中國聯通副總裁韓志剛:大數據面臨的三大挑戰
首先,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大數據在企業和社會層面已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其應用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企業管理的應用。隨著各行業資訊化技術水準的提高,更多企業將會使用大數據手段來提升企業內部的管理,實現業務經營智慧監控和精細化運營,帶來更加廣泛的社會價值。
第二是政務和公共服務領域。三大運營商是天然大數據的集中營,如海量網路數據,業務運營數據等,無論從時間的跨度,還是地理的範圍看,都具有其他行業不可比擬的顯著優勢。運營商的大數據,可以提供包括用戶畫像、個人徵信、位置軌跡,包括社交圈等豐富的資訊。聯通大數據也致力於改善民生的服務和城市的治理等方面,積極推進政務、醫療、衛生、健康、教育、養老、交通等關鍵領域大數據的整合和整合應用,進一步提高了政務和公共的服務效率。
第三,在市場化的應用。中國聯通幾年前已經開始探索大數據對外的合作,目前在金融,包括徵信、廣告、車聯網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後,還將繼續推動行業間的大數據融合和應用創新,促進數據安全交易及不同企業平臺間的介面的開放,探索出企業大數據可行的變現模式,帶動全社會的大數據應用的不斷深化。
其次,大數據賦予了洞察未來的能力的同時,諸多問題也亟待解決,主要是三個方面的挑戰。
第一是資訊壁壘的存在,影響了數據的開放性。受資訊化水準的制約,各行業的數據資源還存在標準化程度低、準確性和完整性不夠。同時,數據的開放性不高的情況,因此數據的標準化和開放性,是影響大數據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大數據相關的技術能力和創新性不足。大數據的技術,涉及到海量數據的採集,包括解析、清洗、存儲、管理、挖掘、應用等多個方面。專家型人才儲備方面明顯不足,同時缺乏原創技術。對開源社區的貢獻有限,進而對前沿技術路線的影響也比較微弱。
第三也是比較關鍵的隱私安全如何維護。網際網路記錄並保留每個人的身份資訊和行為特徵,一旦洩露,將威脅到用戶的隱私和人身安全。同時,對企業也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應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構建大數據資訊安全風險的框架,為大數據的應用發展保駕護航。大數據的應用發展,應該統籌謀劃,同時,加快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産業的培育,完善數據開放,以數據保護、市場監管、法律法規等節點的佈局,最終引導大數據走上開放、合作、安全的健康發展道路。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柯瑞文:城市與農村的資訊差距不能在新一輪發展中又出現
如果從網路的層面來説,首先在物理層面兩個,一是光的物理層面,二是高速無線的物理層面。從國家和運營商以及社會的資源情況看,國家的骨幹、包括省一級的骨幹的建設,應該説還是有一定基礎。現在城市和農村的接入可能還要發點力。城市的接入主要是光進銅退出,因為銅制速度已經比較被動。
在光的領域裏,光要走出去,這方面我們正在做一些有益的嘗試,在一帶一路中往前面走,在中東、海上都有一定的儲備,下一步做這個事。
第三是關於農村。總體來説,農村3G和銅制寬頻的覆蓋面有95%以上,但是剩下來的5%和4G後的城鄉差距,使得農村問題亦然令人關注。資訊的差距不能在新一輪發展中又出現。
第四,網路建好以後關鍵在用,用要惠及民生。惠及民生有兩個方面,包括涉及民生的各個行業,比如醫療、衛生、教育如何實現整合打包,這實際是物聯網的內容。第二,用戶家庭和終端方面,配套需跟上。比如,開放合作,推動支援雙卡六模全網通手機。
五中全會提出網路強國絕對不僅是電信運營企業的網路,這裡還有網路重構的問題。CT(通訊技術産業)和IT(資訊技術産業)的消費,實際上是一個資訊化的衡量指標。可以預計以後網路上的IT成份比CT大很多,佔主導。
現在目前社會上為什麼BAT的企業比三家電信運營企業更能夠靈活、方便、低價提供服務呢,因為它是基於IT,電信運營企業是CT,電信運營企業要抓住機會,實施網路的重構。
現在推出了一些軟體基於網路和NFV(網路功能虛擬化)等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增加網路的軟體成份,在這方面華為、中興已經做得很超前了。不僅是運營商一定要積極主動推動,全中國産業鏈各方面的力量要一起來做此事。
我有兩個方面具體建議:第一,網路、特別是基礎網路,除了電信運營企業外,需要全社會的力量一起,包括各種資本一起做,推進共用。第二,在邊遠的農村地區,在國外的一帶一路地區,可能需要建立基金和普遍服務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