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森林保險“保”出綠色福利

  • 發佈時間:2015-11-06 07:34:37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杜君

  林業生態省建設和提升工程的快速推進,令中原漫山遍野播綠撒翠。然而,在極端天氣多發、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滔滔林海何以得到護佑?

  從公益林試點上保險到目前的商品林參保全面鋪開,近四年來,我省政策性森林保險不斷完善,掏小錢防大災,全省累計參保森林面積已達6670.75萬畝,為美麗河南孕育著更濃密的綠色。

  給力:政府幫“埋單”森林有“保險”

  “從報案定損到保險賠付不到一個月,沒想到這麼順!”11月4日,距離自己承包的刺槐林發生菟絲子病蟲害已過3個月,洛陽市洛寧縣上戈鎮林農陰小軍仍記憶猶新。

  我省目前的森林保險主要包括公益林和商品林兩種,為減輕林農負擔,公益林保費全部由財政補貼,商品林也只需林木所有者承擔保費的30%。作為全省兩個試點市之一,洛陽市去年首批啟動商品林保險,陰小軍為承包的5862畝刺槐林上了保險。

  “剛開始沒打算去保險公司報案,擔心費事還拿不到錢。”陰小軍説,他在林業部門建議下試了一試,沒想到第二天保險公司就趕到現場查看,定損面積283畝,得到72400元的理賠款,損失降到最低。

  “各種自然災害每年都令森林資源受到損害,森林保險能有效分散林業經營風險,為災後森林恢復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援,既保證了森林資源儘快修復,又減輕了林農損失,調動了社會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省林業工作站有關負責人説。

  瓶頸:宣傳不到位定損有點難

  “投保後,一旦因火災、暴雨、洪水、霜凍、森林病蟲害等造成林木損失,保險公司將根據定損實施賠付,根據林木再植成本,保險金額為平均每畝500至800元。”省林業工作站負責人介紹説,這基本上避免了林農因災難血本無歸的情況出現。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森林保險這項惠農政策並未得到有效傳播,雖然各種森林災害時有發生,但剛開始的兩年間全省報險案例甚少。

  “出現棚架的原因,一方面是宣傳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受災定損難。”洛寧縣林業局副局長賈志明表示,今年商品林參保後,典型理賠案例在群眾中發酵,將帶動更多森林穿上“保險衣”。

  洛寧縣全寶山國有林場場長張耀光表示,自林場1513畝粗榧尺蠖災害獲得30.06萬元定損賠付後,已帶動周邊4個鄉鎮30萬畝樹林參保。

  為破解森林定損的專業難題,全省涉農保險主力軍、中華聯合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公司根據有關規定,在查看定損時,通過支付一定服務費的方式,請基層林業機構協助認定災損,既降低了成本,又得到了林農擁護。

  “隨著現代林業發展,森林保險的托底作用越來越明顯。”專家表示,要促進森林保險進一步推進,急需打破偏遠山林與保險公司有效對接、後期定損理賠等現存瓶頸問題。

  倒逼:理賠者變成了管護參與者

  前不久,陰小軍已重新補種了樹苗,還將再次購買森林保險。在他看來,保險公司自身有了很大變化:從以往的理賠者變成了如今的管護參與者。

  如今,承保前,保險公司會派人現場勘查,對樹林進行“體檢”;災害高發期,不但有風險提示,甚至還免費贈送農藥等防災止損用品。

  據省林業工作站負責人介紹,目前的政策性保險,主要保林木管理投入的物化成本;隨著林農對保險要求的提高,森林保險的對象和範圍也會不斷擴大,通過保果實、保用材等特色林業險種,實現由“保成本”逐步上升到“保價值”。

  “賠付金額也將水漲船高。”中華聯合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公司農險部經理張冰説,為了保證森林保險的準確到位和健康運作,公司準備利用地理資訊技術、衛星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等手段,對所承保的林地構建防災減災系統,以降低森林出險率,減少公司賠付風險。③8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