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時隔兩天再次發文詳解“雙降”

  • 發佈時間:2015-10-26 10: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天上午,央行網站發佈文章《央行有關負責人就降息降準以及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進一步答記者問》,這是週五“雙降”當天答問後,央行再次發文闡釋本次貨幣政策操作,繼業內關心的六個問題之後,又詳解了兩個問題。央行首先肯定了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重大意義,稱“改革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利率市場化進入新的階段”,未來人民銀行的利率調控將更加倚重市場化的貨幣政策工具和傳導機制。同時,央行指出,我國“雙降”措施與國外央行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QE)是有很大差別的,此次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都是很傳統的、常規的貨幣政策措施,並不是QE。

  央行有關負責人就降息降準以及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答記者問(2015年10月23日)

  1、此次出臺降息和降準措施的主要考慮是什麼?

  答:當前,國內外形勢依然複雜,我國經濟增長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需要繼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強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此次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主要是根據整體物價的變化,保持合理的實際利率水準,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加大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央行對基準利率的調整一般主要觀察CPI的變化,但也要適當參考GDP平減指數。在大多數情況下,CPI與GDP平減指數的變動趨勢是一致的。但在目前特殊情況下,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以及國內投資、工業品需求明顯放緩等因素影響,CPI和GDP平減指數走勢有所分化。9月份CPI同比上漲1.6%,前三季度GDP平減指數為-0.3%,此外9月份PPI同比下降5.9%。綜合起來看,當前我國物價整體水準較低,因此基準利率存在一定下調空間。

  此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根據銀行體系流動性可能的變化所作的預調。近期外匯市場預期趨於平穩,外匯佔款對流動性的影響基本中性。未來影響外匯佔款變化的因素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加之10月份稅款集中入庫將相應減少銀行體系流動性,因此需要通過降準釋放部分存款準備金,以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2、此次定向降準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在此前的6次定向降準中,按家數計算累計已有97%的金融機構享受了定向降準政策,在激勵金融機構支農支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據政策實施情況,此次人民銀行調整優化了定向降準標準,對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調整後的定向降準標準主要考慮了金融機構符合宏觀審慎經營的情況、“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增量及存量佔比的情況,也綜合考慮了“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總量等情況,有利於引導金融機構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促進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薄弱環節。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完善定向降准考核機制,優化考核標準,強化正向激勵,繼續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

  3、此次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當前,我國經濟處在新舊産業和發展動能轉換接續關鍵期,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需要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時,近年來科技進步、網際網路發展及其與金融的不斷融合,一些創新型的金融理財産品迅速發展,對存款的分流作用日益明顯,存款利率管制的效果趨於弱化,對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此外,國際國內實踐都表明,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最好在物價下行、降息週期中進行,這樣存貸款定價不易因放鬆管制而顯著上升。當前,我國物價漲幅持續處於低位,市場利率呈下行趨勢,也為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提供了較好的外部環境和時間窗口。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市場條件也已成熟。目前,金融機構的資産方已完全實現市場化定價,負債方的市場化定價程度也已達到90%以上。人民銀行僅對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內(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準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距離放開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遙。從實際情況看,我國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能力已顯著提升,存款定價行為總體較為理性,已形成分層有序、差異化競爭的存款定價格局。主要商業銀行對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已有充分預期並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靴子”落地有利於進一步穩定預期。此外,大額存單和同業存單發行交易有序推進,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不斷健全,存款保險制度順利推出,也為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此背景下,人民銀行決定抓住有利時機,寓改革于調控之中,結合貨幣政策調整,對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村鎮銀行、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這標誌著我國利率管制基本放開,金融市場主體可按照市場化的原則自主協商確定各類金融産品定價。這既有利於促使金融機構加快轉變經營模式,提升金融服務水準;也有利於健全市場利率體系,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促進直接融資發展和金融市場結構優化;更有利於完善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發揮利率杠桿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對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4、利率管制基本放開後,我國的利率形成與調控機制將是怎樣的?

  答:取消對利率浮動的行政限制後,並不意味著央行不再對利率進行管理,只是利率調控會更加倚重市場化的貨幣政策工具和傳導機制。從這個角度講,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進入新階段,核心是要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提高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

  一是通過央行利率政策指導體系引導和調控市場利率。借鑒國際經驗,我國正在積極構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央行以此引導和調控包括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在內的整個市場利率,以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對於短期利率,人民銀行將加強運用短期回購利率和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以培育和引導短期市場利率的形成。對於中長期利率,人民銀行將發揮再貸款、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工具對中長期流動性的調節作用以及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引導和穩定中長期市場利率。

  二是各類金融市場以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為基準進行利率定價。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等市場利率可以依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短期回購利率、國債收益率等來確定,並形成市場收益率曲線。信貸市場可以參考的定價基準包括貸款基礎利率(LPR)、Shibor、國債收益率曲線等,在過渡期內央行公佈的貸款基準利率也仍可發揮一定的基準作用。各種金融産品都有其定價基準,在基準利率上加點形成差異化、客戶化的利率體系,但萬變不離其宗,都圍繞市場基準利率變動。

  三是進一步理順利率傳導機制。在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培育市場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人民銀行將進一步理順從央行政策利率到各類市場基準利率,從貨幣市場到債券市場再到信貸市場,進而向其他市場利率乃至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同時,通過豐富金融市場産品,推動相關價格改革,提升市場化利率傳導效率。

  5、為保證利率市場化改革順利推進,央行在引導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定價方面還有哪些措施?

  答:為保證實現貨幣政策調控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目標,在前述利率形成與調控機制的基礎上,人民銀行還將採取綜合措施,引導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定價,維護公平定價秩序。一是在一段時期內央行將繼續公佈存貸款基準利率。在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完全建立前,央行公佈的存貸款基準利率仍可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提供重要參考。二是發揮好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行業自律作用。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按照激勵與約束並舉的原則,優先賦予利率定價較好的金融機構更多産品創新,以及貸款基礎利率(LPR)等市場利率報價資格,並對高息攬儲、擾亂市場秩序的金融機構予以自律約束。三是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將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定價行為納入宏觀審慎管理,並研究通過運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以及差別化存款保險費率等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定價。四是繼續督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練好“內功”,不斷增強自主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準,更好地適應利率市場化環境。

  6、下一步貨幣政策調控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答:目前貨幣政策總體上仍是穩健的。下一步,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強預調微調,為經濟平穩增長和轉型升級繼續營造鬆緊適度的貨幣條件。要把握好調控力度,既要防止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總需求的慣性下滑,又要防止債務率過度上升導致杠桿率過快提高。央行將繼續密切監測經濟和物價形勢變化,綜合運用各種工具組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穩定運作,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央行有關負責人就降息降準以及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進一步答記者問(2015年10月26日)

  1、可否具體談談此次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重大意義?對於未來如何調控利率央行還有哪些考慮?

  答: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領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此次放開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存款利率上限,標誌著我國的利率管制已經基本放開,改革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利率市場化進入新的階段。這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在整個金融改革的歷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充分體現了我國堅定推進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利率管制的基本放開,對優化資源配置具有重大意義。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利率的價格杠桿功能將進一步增強,推動金融資源向真正有資金需求和發展前景的行業、企業配置,有利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經濟處在新舊産業和發展動能轉換接續的關鍵期,放開利率管制可為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篩選支援的行業、企業提供更大空間,有利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進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利率管制的基本放開,為推動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隨著存款利率上限的放開,金融機構在利率受保護情況下“規模即效益”的傳統經營模式將不可持續,有利於推動金融機構樹立起“以利潤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加快轉變經營模式,完善定價機制,提高自主定價能力,實現差異化、多元化、持續化經營,切實提升金融服務水準。

  利率管制的基本放開,為貨幣政策調控框架轉型創造了條件。隨著金融創新發展,作為仲介目標的貨幣總量與經濟增長、物價等最終目標之間的相關性也有所降低。利率市場化有利於促使利率真正反映市場供求情況,為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提供重要參考,從而有利於貨幣政策調控方式由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從國際經驗看,強化價格調控是提高宏觀調控效率的必然選擇,而放開利率管制是實現這一轉變的根本前提。

  同時,也應該看到,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後,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開啟了新的階段,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提高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人民銀行的利率調控將更加倚重市場化的貨幣政策工具和傳導機制。具體而言,就是要構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以此引導和調控整個市場利率。同時,加快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使各種金融産品都有其市場定價基準,在基準利率上加點形成差異化的利率定價。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理順從央行政策利率到各類市場基準利率,從貨幣市場到債券市場再到信貸市場,進而向其他市場利率乃至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形成一個以市場為主體、央行為主導、各類金融市場為主線、輻射整個金融市場的利率形成、傳導和調控機制,使市場機制在利率形成和資源配置中真正發揮決定性作用。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後,人民銀行仍將在一段時期內繼續公佈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併為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提供一個過渡期。待市場化的利率形成、傳導和調控機制建立健全後,將不再公佈存貸款基準利率,這將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同時,人民銀行還將通過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作用、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管理、督促金融機構提高自主定價能力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定價,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

  2、可否進一步説明央行10月23日宣佈降息、降準措施的主要考慮?

  答:此次“雙降”是根據經濟物價以及流動性形勢變化所作的合理的、必要的政策調節。從降息來看,主要是9月份整體物價走低,需要通過適當下調名義利率來使實際利率回歸合理水準,促進社會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加大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大家已經看到,9月份CPI同比上漲1.6%,比8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而且對基準利率的調整除了主要觀察CPI的變化外,也要適當參考GDP平減指數等其他物價指數的變化。統計數據顯示,GDP平減指數比CPI更低,前三季度GDP平減指數為-0.3%。此外9月份PPI更是同比下降5.9%,已連續43個月為負。因此,隨著物價整體水準走低而適當下調基準利率是合理的,也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從降準來看,主要是應對外匯佔款減少所産生的流動性缺口,滿足經濟增長對流動性的正常需要。前些年我國外匯大量流入,外匯佔款增加很多,導致流動性供應過剩,所以當時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加以對衝。目前外匯形勢發生變化,前幾個月外匯佔款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雖然近期外匯市場預期趨於平穩,外匯佔款對流動性的影響基本中性,但未來影響外匯佔款變化的因素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且隨著經濟規模的增長,對流動性的需求也會增加。此外,10月份稅款集中入庫減少了流動性。因此,當前需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一些流動性,以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需要指出的是,降準只是使法定準備金變為超額準備金,央行資産負債表總規模並沒有擴張。

  我國“雙降”措施與國外央行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QE)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國外實施QE的背景是名義政策利率已經觸及“零”下界,難以再通過常規的降息方式來使實際利率下降和增大貨幣政策對經濟的支援力度。在這種情況下,才不得不採取直接擴張央行資産負債表的非常規辦法來支援經濟,也就是購買一定數量的特定資産(如某些債券),所以才被稱為“量化”的寬鬆政策。

  而我國此次下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顯然都是很傳統的、常規的貨幣政策措施,並不是QE。中國尚未面臨“零利率”的約束,名義利率水準仍在“零”之上,此外存款準備金率也相對較高,因此當前在需要增大貨幣政策支援力度的時候,利率工具及準備金率工具都有使用空間,降準措施也不直接擴大央行的資産負債表,不屬於非常規的QE措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