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二孩經濟”:幸福在糾結中生長

  • 發佈時間:2015-10-15 03:29:3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版圖文統籌 徐蒙 本報記者 王志彥 本版製圖 鈺珹

  生還是不生?這是放在一代中國父母面前的自由,也是一份糾結。

  自從去年,“單獨兩孩”政策全面實施,讓不少符合條件的家庭“躍躍欲生”。然而,心動轉化為行動,遠比想像中困難。“老二”的出生不僅僅只是添雙筷子那麼簡單,這牽動著很多家庭的神經,也牽出了家庭新的賬本。

  有專家指出,二孩,無論窮養或富養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面對這樣的經濟門檻,“生或不生”的選擇題,折射出社會的焦慮,也反映出社會的進步,因為不管如何選擇,我們都要對自己負責,對下一代負責。

  今天,我們刊登的“二孩經濟”調查,是在網際網路上發起並獲得反饋。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剖析一個二孩家庭的“經濟賬”,我們能直觀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經濟因素,也對二孩帶來的種种經濟猜想給予了一些解釋。

  剛性支出幾乎持平

  小王和小顧是一對80後夫婦,分別在上海兩家國企就職。在其他人看來,他們收入尚可,一家人其樂融融。

  今年,小兩口迎來了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家裏的“老二”出生了,一個胖墩墩、超級可愛的姑娘。小王和小顧的大兒子是2011年出生的,今年剛上幼兒園中班。很多人非常羨慕這對小兩口,説他們是一兒一女,正好湊成一個“好”字。這話算是説到小王的心坎裏,每次都笑得合不攏嘴。

  不過説到家庭支出,身為母親的小顧畢竟更細心些。“我自己也總結過,從支出上看,第二個孩子的開銷不會超過第一個孩子,但也肯定比一半要高,大致在這麼一個區間。”小顧坦言,第二個孩子的重視程度和第一個是不一樣的,“很多父母説,老二是當豬養,這話太誇張了。但直接花在老二身上的錢絕對比不過第一個。”

  “比如,頭胎備孕時葉酸吃了半年,花費1000多元。”但生二胎時,已經很有經驗的小顧,備孕期間所花的營養費卻不多,這項費用算是省了不少。

  當然,更多的剛性支出是無法節省的。兒子和女兒出生的時候,小兩口都選擇住公立醫院的單間,每天1500元。“我們打聽過,私立醫院剖腹産是7萬左右。如果選擇孕産套餐,基本上私立醫院的順産是7、8萬左右,剖腹産是10萬到15萬左右的價格。”相對來説,公立醫院還是省很多,小王非常慶倖。

  除了醫院的費用,生孩子還要購買吸奶器、消毒器、保溫瓶等用品,小顧説這大概花了3000塊錢左右。“養兩個孩子最大的剛性支出,是奶粉紙尿褲,這是省不了的。”在小孩3歲之前,奶粉和紙尿褲是小孩的最大支出。小王和小顧為孩子選擇的是中等價位的紙尿褲,300元一包能用一個月,“至於奶粉,因為老二齣生才三個月,現在仍以母乳為主,輔之以進口奶粉,大概200元至300元左右一罐,能喝兩周左右。”

  無論兩個孩子的年齡差別有多大,除了奶粉紙尿褲,還有一塊大的支出是孩子的衣物。“衣服支出變化,取決於孩子的性別和年齡差距,3歲之上的差距,兩個孩子的衣服可以傳承。”小顧給記者看了下衣物,每個孩子的內衣準備4件,春秋、夏、冬三季,每個季節要備3至4套衣服,再加上鞋子,每個孩子的置裝費控制在每年5000元。

  “當然,也有朋友送的,但不能指望這個,該買的還得買。”小顧坦言,第二個孩子的東西沒有第一個孩子的買得多,但由於物價上漲,基本是1:1的水準,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生第二個孩子成本要加倍。

  隱形開支無法預測

  調查數據顯示,有55.05%的人表示,自己沒有生育二孩的計劃,而在所有參與調查的人中,有53.75%的人表示,自己會因經濟原因放棄生育二孩。這兩項數據表明,面對二孩的選擇,現在的父母更加理性和謹慎,很多人把經濟上的承受能力,作為考量這一問題的首要因素。

  説到經濟壓力,小王也有特別的感受,他認為撫養孩子的剛性支出還是相對有限的,關鍵是很多隱性支出不可預期,讓年輕的父母們“亞歷山大”。“比如,坐月子這件事彈性就很大。生頭胎時,月子是在丈母娘家坐的,相對來説,各種開支就比較小。今年生二胎前,全家人商量決定,月子去月子中心坐,一來老人上了年紀,再照顧産婦會比較累,二來也想試試月子會所的服務。”小王説,他們經過比較,最後選了市中心一家酒店的月子中心,四週時間共花費3.6萬元,“這個價格在上海還算是性價比高的,現在很多月子中心開價都在5萬以上,一些高端品牌動輒就是10萬、20萬呢。”

  除了坐月子,還有一些生活開支也免不了增加。懷孕時,有一天小顧對小王説,“我們家裏的車要換換了吧?”一時,小王還沒有反應過來,“車子才開了5年,保養得也不錯,為什麼換?”“因為以後要多個人,5人座的車子太小,換輛7人座的,還能帶上一方父母一起出行啊。”這樣的要求是無法拒絕的,於是,小夫妻很快就花30萬購置了一輛7人座進口SUV。對小王來説,在準備生二胎時,這筆開支可是從來沒有想到的。

  當然,有很多隱性開支,即使你想到了,也很難準確測算,比如小孩的教育成本。調查顯示,有73.94%的人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育成本是最大的家庭開支,這多少折射出當今中國教育的一種無奈。對小王和小顧來説,和大多數父母一樣,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始終處於焦慮中。“公立學校的學區房價格高得嚇人,開支不少。”左右權衡後,小兩口決定把兒子送往私立的幼兒園,每個月3000元左右的學費儘管比公立學校貴了不少,但畢竟教育品質還可以,也省了不少的心。“兩年後,老大就要上小學了,老二也要上托班,到時候怎麼辦還不知道呢。”

  “我們單位有一位母親,孩子考上了名牌民辦小學,但離家較遠,她咬咬牙在學校附近租下月租近2萬元的房子,舉家搬去。暑假最後一個星期,她特地請了年休假,來到新家,陪著孩子提前‘進入狀態’。”小王説,為了孩子,現在的家長都“很拼”,這還只是小學,今後讀初中、高中,甚至出國留學,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錢呢。

  當然,還有一種隱形壓力就是精神壓力。孩子的哭鬧,老人的疲累,夫妻間的口角,都是撫育孩子過程中躲不掉的“茶米油鹽”。然而,儘管百般辛苦,小王説,自己每次晚上加班回家,看到兩個孩子粉撲撲熟睡的臉,都忍不住要親一口。想想未來,左手牽著兒子,右手拉著女兒,漫步在公園的小徑上,為了這樣的天倫之樂,辛苦一些又有何妨。

  中國的二孩家庭,幸福就這樣在糾結中生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