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 PPP低價中標
- 發佈時間:2015-10-13 05:32:59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一段時間,在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等PPP項目投標過程中,頻繁發生低價中標事件。對此,有人擔心低價的結果會帶來低質,有人質疑是故意壓價、惡性競爭,還有人猜測企業玩低價中標再提價的貓膩。
低價中標只是個別企業、個別地方的不自覺行為嗎?我們不妨跳出環保行業進行解讀。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不僅資本的預期回報率降低,而且很多傳統産業面臨著産能過剩的煩惱,急需抓住機遇轉型升級。相比之下,環保行業雖算不上暴利,但它作為朝陽産業,在我國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面臨著巨大發展機遇,有很大的潛力。因此,一些實業資本看中了環保産業前途光明、回報穩定的優勢,紛紛進行戰略轉移。我們應及時因勢利導,使這部分資本更好地服務於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行業外資本的進入,必然會加劇市場競爭,但這未必是壞事。它有利於促使環保行業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生産效率。環保企業應積極適應新的形勢,調整好心態應戰,通過努力掌握核心技術鞏固自身優勢。另一方面,資本的進入,也有利於從整體上做大做強環保産業,改變環保産業佔我國國民經濟比重偏低的局面。環保企業也可以尋求和資本合作,利用資本市場壯大自身實力,加快發展步伐。
深入了解發現,低價和市場競爭策略有關,一些實力雄厚的企業在進入新市場時,通常會使出低價“殺手锏”,不惜賠錢做項目,為的是迅速打開局面、佔領市場,通過項目鍛鍊隊伍、積累經驗,建立示範效應。通過一個項目的低價,換來更多的項目,正是商家的精明之處,和商場裏的“先嘗後買”異曲同工。當具備規模優勢後,企業可以提升自己的議價能力、降低採購成本,最終實現盈利。出於此目的,低價中標的企業未必會“破罐子破摔”。這種“賠錢賺吆喝”的競爭手段已經在網際網路經濟中廣泛使用,環保企業不應固步自封,而要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應變。
總之,低價中標現象對於環保行業而言,是新情況、新挑戰,關鍵是要嚴格監管,確保工程品質。政府在招標過程中,應綜合考察企業資質、信譽、技術、實力等因素,不可盲目貪圖低價;同時,應努力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加強監管和追責,嚴格保證項目達標,杜絕“豆腐渣”工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