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界銀行發佈報告稱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增長依然穩健

  • 發佈時間:2015-10-12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日報華盛頓電 記者高偉東報道:世界銀行日前發佈的《東亞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告》稱,東亞地區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驅動力,佔全球經濟增長近五分之二。預計2015年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增長6.5%,相比去年的6.8%略有放緩。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行長阿克塞爾·馮·托森伯格表示,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增長仍保持穩健,但放緩趨勢表明該地區的政策制定者必須繼續專注于結構改革,為實現可持續、長期和包容性增長奠定基礎。改革的內容包括改進對金融、勞動力和産品市場的監管,並採取措施增強透明度和問責制。此類政策會提振投資者和市場信心,有助於保持增長擺脫貧困。

  報告審視了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面對充滿挑戰的全球大環境:發達經濟體的復蘇仍在漸進前行,全球貿易增速為2009年以來最低,發展中經濟體增長放慢勢頭普遍加劇,受到價跌影響的大宗商品生産國更為明顯。

  目前,2015年東亞各國的經濟呈現多元化趨勢。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7%左右,之後逐漸放緩,繼續向以國內消費和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模式轉型。2015年其他東亞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4.6%,與去年類似。印尼、馬來西亞、蒙古等大宗商品出口國2015年將會出現增長放慢和公共收入減少,反映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走弱的影響。大宗商品進口國將會維持穩定甚至強勁的增速,如越南預計2015年增長6.2%,2016年增長6.3%。但很多較小型經濟體增長將放緩。柬埔寨的農業減産對經濟造成傷害,但2015年增速仍可達6.9%。緬甸2015年7月份遭受的嚴重洪災有可能導致增速從2014年的8.5%降低到6.5%。同時,太平洋島國經濟增長也將會放緩。

  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蘇迪爾·謝蒂指出,從長期看,中國經濟再平衡和美國貨幣政策的正常化有利於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但有可能在短期內引發金融波動,並使東亞發展中國家增長放慢。

  報告預期中國經濟在2016年至2017年將逐漸減速,認為中國擁有足夠的政策緩衝工具來應對更顯著的減速風險,包括相對較低的公共債務水準、限制在銀行體系之外儲蓄的有關規定,以及金融體系中的政府主導地位。如果中國的增長進一步減速,東亞地區其他國家都會感受到影響,特別是與中國存在貿易、投資和旅遊聯繫的國家。

  報告認為,雖然美國加息已是預期之中,但仍存在市場有可能對這種貨幣政策收緊反應劇烈的風險,從而導致貨幣貶值、債券利差上升、資本流入下滑和流動性緊縮。

  在面臨經濟下行風險的情況下,報告強調了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必須優先關注的兩個關鍵點:一是審慎的宏觀經濟管理,旨在應對外部和財政脆弱性;二是深層次的結構改革,著眼于鼓勵私人投資。

太平洋(601099)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