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岱青海藍,區域戰略領航山東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9-25 07:33:35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實踐證明,改革是發展紅利,區域戰略也是發展紅利。“兩區一圈一帶”戰略實施以來,全省呈現出戰略效應集中釋放、綜合實力加速提升和發展格局不斷優化的良好態勢,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 本報記者 高 翔

  “兩區一圈一帶”戰略格局最終形成兩年以來,取得顯著成效。“藍黃”兩區兩大國家戰略繼續引領我省區域發展戰略,“一圈一帶”《規劃》確立的目標也在逐步實現。今年6月底至7月,參照去年“藍黃”兩區的辦法,省委、省政府成立7個檢查組對“一圈一帶”《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推進,《規劃》確立的目標在一些市的實踐中逐步實現,區域戰略的引領帶動作用突顯。

  一體化融合

  “不斷做大做強省會濟南,並由濟南推動城市群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這是《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規劃》的內在要求。”省發改委副主任秦柯説,“按照《規劃》部署,濟南實力在不斷增強、結構不斷優化。2014年,濟南市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56.4%,高於全省12.9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濟南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906.75億元,同比增長7.8%,增幅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41.9%,比年初提高了0.32個百分點。“浪潮集團自主研發的伺服器連續17年蟬聯國有品牌銷量第一,全球市場佔有率躋身前5。”秦柯介紹,濟南實力增強,輻射帶動才會有力量,以濟南為核心的省會圈一體化發展態勢也在持續增強。

  德州、萊蕪等周邊城市與濟南的産業協作日益緊密,德州齊河70%以上的産業項目與濟南配套;濟南市參照蘇州—宿遷産業合作模式,與萊蕪合作共建濟萊民營科技創新示範園,在濟南高新區建設萊蕪研發基地。

  “發展規劃、基礎設施、要素市場、生態建設、公共服務”五個一體化各有突破,7市一體“同城化”建設穩步推進。省會城市群旅遊聯盟,省會城市群旅遊集散中心,省會圈物流公共資訊平臺,全省第一支物流産業發展基金,省會圈“1+6”金融合作協議等一一達成;濟萊協作區“五個同城化”取得突破性進展。

  打破“各守一攤”“各自為戰”的局面,實現一體化發展,是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的首要目標,也是區域戰略的重要一環。

  “德州市創新區域融合互動發展新途徑,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與北京大興區、天津紅橋區、上海張江高新區等合作共建園區,目前已有58家央企投資的81個項目成果落戶。”省發改委主任王忠林説,“聊城市佈局聊茌東‘大三角’,集聚了全市50%以上的外來人口與40%以上的非農人口,加快建設面向濟南、服務周邊區域發展高地。”

  差異化發展

  西部經濟隆起帶規劃,作為兩大省級區域發展戰略之一,根據西部隆起帶各市實際狀況的不同,提出建設各具特色的四大發展高地的總體發展佈局。建設“科學發展和鄰邊經濟高地”的任務落在菏澤身上,菏澤牡丹産業正在形成規模。

  “目前,菏澤市有牡丹深加工企業120家,出口企業11家,被山東省列為三大新開髮油料基地之一。通過堯舜牡丹産業園、盛華牡丹産業園和牡丹籽油深加工等項目的建設,截至目前,牡丹種植面積已達46萬畝。”菏澤市副市長王桂松説,“牡丹籽油已經發展為具有相當規模的新興産業。”

  除了菏澤,圍繞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的其他三大發展高地都各有亮點。四大高地的逐步“隆起”,將“帶”動西部這一長條地帶發揮更強大的“海綿”和“泵吸”效應。

  濟寧市利用深厚的孔子及儒家傳統文化底蘊,全力建設曲阜文化示範區,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已落戶曲阜,尼山聖境等重大文化項目已先期啟動。在棗莊,臺兒莊古城國家級文化産業試驗園區正在吸引更多的文化項目和文化創意人才,探索著文化旅遊産業引領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新路,“轉型升級和經濟文化融合發展高地”建設進程加快。

  臨沂市正在加快“兩型社會和商貿物流高地”建設。雲蒙湖實施了總投資14億多元的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引領沂蒙革命老區邁向生態文明建設的更高層次;臨沂跨境電商産業園、臨沂綜合保稅區等重要項目的推進,大大加快臨沂商城這一中國北方最大物流中心的國際化進程。2014年,臨沂商城實現交易額2687億元、出口54.45億美元,物流總額4055.8億元。

  被列入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市的德州,將完成30萬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聊城中通集團的新能源客車、九鼎公司的玻璃纖維新材料等新型工業産品,因技術領先、環境友好在西部隆起戰略中獨領風騷,“統籌跨越和生態低碳高地”漸成。

  匯聚與沉澱

  3000多公里海岸線風潮激蕩,國家戰略的政策扶持和投融資支援,正以放大效應,加速資本、資訊、人才等各種要素資源向“藍色經濟區”匯聚。

  正在建設中的第四代深水大港董家口港,2年內吸引了700多億元的20多個大型項目;目前,根據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培植的海洋特色産業園區中,已經有18家初見成效,成為海洋優勢産業集聚的重要載體。

  煙台中集來福士公司的半潛式海洋鑽井平臺,已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中國市場份額的70%;濰柴重機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産品系列最全的船舶動力生産企業,佔有國內海洋動力市場50%以上的份額;明月海藻集團的海洋生物主導産品海藻酸鈉,生産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銷售收入四年翻了一番多。一批骨幹企業在這裡匯聚。

  如果“藍色經濟區”是發展要素的匯聚,那“黃三角經濟區”則是生態的沉澱。以每年1.5萬畝的速度增加的土地,不光是黃河水的沉澱,更為“黃三角經濟區”的生態高效發展提供了最寶貴的資源——土地。

  目前,黃河三角洲擁有792萬畝未利用地,開發利用為宜農耕地、建設用地成效顯著。2010年以來,東營市啟動實施的9個開發項目,6個項目現已竣工,實際新增耕地6.8萬畝。

  根據國家土地佔補平衡制度,“黃三角經濟區”在異地支援其他區域的重點建設項目建設。慶雲縣還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設立了“飛地經濟”試驗區,吸引省內外用地緊張的地區到“黃三角經濟區”投資,以資源互補方式異地共建經濟開發區,在共同運營、稅收分成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

  “渤海糧倉”科技示範工程的實施,突破了鹹水灌溉和耐鹽小麥新品種等關鍵技術,在鹽鹼化低産農田上創造出大面積小麥平均單産450公斤、最高500公斤以上的中高産示範樣板,創造了糧食增産的奇跡。

  “黃三角經濟區”以高效生態農業、石油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輕工紡織、現代物流和生態旅遊業為主體的高效生態産業體系已基本建立。經濟的發展需要生態的沉澱,“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是一以貫之的原則,生態高效的“黃三角”對山東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