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城商行實現光榮與夢想:20年總資産增長40倍

  • 發佈時間:2015-09-25 07:34:0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思源  責任編輯:張明江

  日前,在2015年城商行年會上,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城商行工作委員會編著的《變革與發展——城市商業銀行20年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年末,城商行繼續加快推進戰略轉型,深化戰略定位,全國133家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産達到18.08萬億元,為1995年的40倍,佔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為10.49%,20年城商行總資産、總負債增長近40倍,存貸款分別增長近35倍和40倍,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總資産20年增長40倍

  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城商行 實 現 利 潤1859.46億元,為1996年的43倍。全國城商行各項存款12.04萬億元,各項貸款餘額達7.84萬億元,分別比1995年增長35倍和41倍。

  1995年12月,全國第一家城商行——深圳市城市合作銀行(後更名為深圳市城市商業銀行)開業,從此城商行正式登上中國金融業的大舞臺。

  目前,城商行主要經營指標超過全國銀行業平均水準,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不良率持續下降,資産品質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城商行跨入全球銀行業前1000強以及500強序列。

  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城商行實現利潤1859.46億元,為1996年的43倍。截至2014年年末,全國城商行各項存款12.04萬億元,各項貸款餘額達7.84萬億元,分別比1995年增長35倍和41倍。此外,2014年,全國城商行實現利潤1859.46億元,為1996年城商行組建初期的43倍。資産品質方面,2014年末不良貸款餘額855億元,較2005年增加13.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16%,較2005年下降了6.57個百分點。“城商行作為地方金融機構,既是地方信貸資金和當地居民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也是城鄉普惠金融發展的激發者,還是緩衝經濟波動衝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金融力量。”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

  可見,城商行已成為各城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重要“生力軍”。截至2014年年末,城商行小微企業貸款佔全部貸款的比重高達41.2%。

  另外,在發展規模方面,上述報告還指出,在未來的5—10年,城商行群體中,資産規模突破萬億元的數量會逐漸增多,預計有近10家城商行的資産規模突破萬億元。可以預見,在未來的5年左右,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可以向萬億元資産規模發起衝擊;在未來10年左右,天津銀行、徽商銀行、盛京銀行、杭州銀行等可以向萬億元資産規模發起衝刺。

  “專業化是我國多數城商行在未來經營形勢下的戰略首選,城商行只有集結優勢資源來打造自身在某一領域的專家地位,才能有效應對大型銀行的多元化優勢,最終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尚福林還稱,部分城商行還抓住“網際網路+”的歷史機遇,開設直銷銀行、網上商城,探索電視銀行、微信銀行等,為金融創新增添了新的力量。

  轉型升級抱團合作

  展望未來,管理層表示,要努力建設一流現代化的商業銀行。同時,銀行轉型提了很多年,但與經濟社會對金融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城商行面臨很大發展壓力,發展轉型的必要性、緊迫性都很大。

  展望未來,報告指出,城商行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國城商行的發展目標是要在堅持走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努力建設一流現代化的商業銀行。“銀行轉型提了很多年,但與經濟社會對金融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城商行面臨很大發展壓力,發展轉型的必要性、緊迫性都很大。”尚福林表示。

  就在本次年會上,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成都銀行等首批20家城商行在“2015年城商行年會”上簽署了“城商行流動性互助合作公約”。

  該倡議書認為,在利率市場化、大資産管理、企業融資多元化、網際網路金融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呼籲城商行加強雙邊和多邊的流動性互助合作。

  據悉,有20家城商行簽署了“流動性互助合作公約”。這20家銀行為: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徽商銀行、天津銀行、晉商銀行、盛京銀行、哈爾濱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貴陽銀行、齊魯銀行、漢口銀行、華融湘江銀行、廣州銀行、重慶銀行、成都銀行、西安銀行、大連銀行、寧波銀行。“實際上,流動性合作只是一小部分。中小銀行在全方位業務上都有合作空間,來應對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有業內人士指出,此舉是在銀行原有化解流動性問題的防禦機制上又加了一道防火牆;對於城商行而言,加入此類互助公約不失為明智之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