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庭審直播,司法公開從劇場化走向廣場化

  • 發佈時間:2015-09-12 02:31:07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三隻眼

  對庭審進行直播,讓民眾以看得見的形式感受到司法公正。除此之外,對於庭審直播,無論理論還是實際制度,目前都還有不少細節值得推敲。

  據報道,10日上午,安徽省巢湖市法院開庭審理了巢湖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巢湖市金源融資擔保公司(國有)原總經理胡文生(正科級)涉嫌受賄和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一案。當天,巢湖市法院通過戶外LED顯示屏對庭審進行了直播。據悉,這在合肥市的法院中係首創。

  司法是一種公器,是否足夠公開是衡量一個國家能否夠得上法治國家的重要標準。我國只存在公開審理與不公開審理。即便案件因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等因素不公開審理,其宣判也是公開的,媒體也可以在排除秘密、隱私內容之後,進行一定範圍內的報道。

  對於公開審理的案件,司法更須傾力公開。理論上,任何公民都有權通過程式向法庭提出申請,在保證尊重法庭紀律的前提下,旁聽公開審理的案件。在以往,由於法庭場地有限等客觀制約,司法公開更多地只能以劇場化的方式實現。民眾想要旁聽必須先有一張票,也即旁聽證,還須付出前往“劇場”的路途之累。

  隨著司法公開理念深入人心與科技水準的提升,對庭審情況進行遠端直播,讓所有人都有機會便捷地旁聽庭審,成為了可能。最高院出臺的《關於人民法院直播錄播庭審活動的規定》也為直播工作提供了一定制度保障。根據規定,除了依法不公開審理、檢察機關明確提出不進行庭審直播並有正當理由的刑事案件、當事人明確提出不進行庭審直播民事行政案件、其他不宜庭審直播案件,法院都可以進行庭審直播。

  最初,庭審直播主要是通過網路平臺,而近兩年來,不少法院陸續開始嘗試通過戶外LED顯示屏對庭審進行直播。無論採取何種形式,這都是在保障民眾行使知情權與監督權,讓司法公開從劇場化走向了廣場化,以公開促公信。讓民眾以看得見的形式感受到司法公正,然後才能進而尊重司法。

  也須指出,即使是公開審理的案件,也存在一些不宜全面公開的資訊。如一些證人並不願意在大庭廣眾之下暴露身份,對此,一些法院建立了證人保護制度,證人可以選擇在相對獨立的空間作證,法庭對證人影像和聲音進行處理,這應當推廣。

  此外,幾乎所有案件庭審都會涉及當事人住址、證件號,有些甚至還將涉及手機號、銀行卡號等較為私密的個人資訊,對此也有必要予以隱去。遺憾的是,對於庭審直播,目前,無論理論還是實際制度都遠非完美,有不少細節值得推敲。就連申請不做庭審直播的“正當理由”如何界定這個基本問題都還存在爭議。我們有必要以問題為導向,從細節出發,實現司法公開與訴訟參與人權利保障的統一。

  □林濟生(法律工作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