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養好山水農家富

  • 發佈時間:2015-09-01 05:53: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的天,長夏暑伏,蜜源較缺乏,蜂群面臨夏衰。而江西省南城縣裏塔鎮徐蘭村周坊村小組的蜜蜂養殖戶彭應龍卻毫不慌張。這不,火熱的太陽還未升至半空,他就已經給自己管理的100余箱土蜂採用了遮陰、灑水等措施,把蜂群送進了“空調房”。

  “山裏氣溫相對低些,只要把晌午對付過去,就沒多大問題。”日前,《經濟日報》記者驅車來到了海拔千余米高的周坊村。穿過一條清澈的小溪,沿著一條崎嶇小徑,來到彭應龍的蜜蜂養殖基地,五旬開外的老彭正在忙碌。“咱從事養蜂業,套用你們城裏人的話,叫端上了生態飯碗。”憨厚的他介紹説,“我半輩子‘靠山吃山’,可到頭來,樹木光了,口袋卻還沒鼓起來。現在咱們養好了山水,想不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從此走上了富裕路。”

  彭應龍祖輩居住在大山深處,山裏漢子都有一把好力氣。上世紀90年代初,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山砍原木燒炭,每到秋天,他就泡在深山裏,燒制木炭,可沒掙上幾個錢。頭腦活絡的他又嘗試種香菇,把菌種固定在樹樁上,開始幾年,香菇好賣,掙了一些錢;但種菇的多了,樹木就砍得差不多了,只好又改行販賣樹木……折騰了半輩子沒賺幾個錢,老彭頗有幾分懊悔。

  “過去咱山裏人都靠砍樹為生。現在養好山水,有‘綠色銀行’做後盾,我們是條條道路好致富啊。”當地村幹部告訴記者,彭應龍走上致富路的轉機要追溯到2002年。當時南城縣大力實施生態還林工程,周坊村積極響應,封山造林,栽種果樹,打造經濟林長廊。因為護理得好,短短幾年間,村子裏、山上樹木成蔭,每到春夏時節到處花果飄香。眼瞅著這麼好的資源,從小就喜愛蜜蜂的彭應龍打起了養殖蜜蜂的主意。説來也巧,2006年的春天,彭應龍家的屋檐下來了一群特殊“客人”——土蜜蜂,它們把家安在了這裡。彭應龍立即給它們搭建了一個溫馨的家,每天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到了初冬,蜂巢裏清香撲鼻,彭應龍打開蜂箱,黃澄澄的蜂蜜流了出來,一搖,收穫還不少,得了十六七斤。因為品質好,每斤賣到了20元錢,這在當時,老彭想都不敢想。養殖土蜂有商機,激發了彭應龍養殖蜜蜂的積極性。第二年,他給蜜蜂分窩,從1箱變成3箱、從3箱變成9箱……到2010年時,他已經擁有60箱土蜂,成了遠近聞名的“蜂王”。去年,老彭的100箱蜜蜂産鮮蜜達3000多公斤,實現經濟效益8萬多元。

  看著彭應龍致了富,村裏雷根水、謝炳根等村民也加入到養蜂隊伍中來。目前,村裏蜂窩總量達到1200余箱,産值超過100多萬元,綠色生態發展觀的“種子”也在這個只有20余戶村民的小村深深地扎了根。

  山綠了、水清了、景美了,周坊村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一些有頭腦的村民做起了農家樂避暑生意,有的則利用高山氣候栽種反季節果蔬,賺起了“綠色生態錢”,走上了富裕路。目前,全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住上了小洋樓,開上了小汽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