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降準作用力 不應偏離實體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8-27 02:52:09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行宣佈自9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從去年11月至今,央行連續4次降準釋放流動性達3萬億元之多,加上8月份以來央行通過逆回購、MLF等操作方式向市場釋放流動性7350億元,市場流動性總量近4萬億元。按道理,目前市場流性寬裕,資金總體成本處在下行通道,實體經濟不應存在融資貴、融資難問題。

  但現實卻並非如此,根據央行7月末貨幣信貸數據,今年前7個月,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8.04萬億元,其貸款分佈大致為實體經濟增加了3.64萬億元、個人住房貸款1.40萬億元、地方債已發行1.41萬億元;另外,同期銀行信貸資金通過傘型信託及繞道券商、信託等機構以融資形式流入股市資金不少於4萬億元。同時,截至7月末,商業銀行支農再貸款餘額2139億元、支小再貸款餘額625億元、再貼現餘額1272億元,這些信貸數據遠低於定向降準釋放的資金總量。可見,降準資金並沒完全注入實體經濟,大部分被股市、樓市及政府發行債券“吞噬”掉。

  造成這種現狀根本原因在於實體經濟整體不景氣,銀行不願放貸和不敢放貸,導致資金銀行體系內滯留或通過各種暗道流向其他非標信貸資産領域。降準貨幣政策如果與實體經濟長期不對接,會産生嚴重經濟後果:加劇資本市場泡沫化,導致地方政府資金低效配置,加大産業結構調整難度。

  顯然,央行僅頻繁降準還不夠,應配之以停止再貸款等貨幣調控手段,以及對銀行機構高管談話問責、經濟處罰等非貨幣政策監管措施,規範約束商業銀行資金投向行為。此外,各級政府應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加快推進融資擔保改革,大力發展融資擔保公司,打通銀行與中小微實體經濟融資對接渠道,讓實體經濟徹底告別融資難、融資貴困局。

  □莫開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