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田殘膜回收哪省強?

  • 發佈時間:2015-08-20 02:31:4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甘肅作為典型的乾旱半乾旱地區,是全國最先引進和試驗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省份之一。針對地膜大量使用,特別是超薄地膜大量使用帶來的回收難、污染重問題,甘肅省初步探索出了“強化源頭防控、政府扶持引導、企業市場運作、行政監管推動”這一解決地膜殘留污染、促進農田殘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據統計,2014年全省地膜覆蓋面積2752.5萬畝,地膜使用量15.58萬噸,地膜回收量11.75萬噸,回收利用率達到75.4%,比2013年提高4.7個百分點。

  制定政策法規強化源頭防控

  2009年,甘肅省出臺政府規範性文件,明確提出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08毫米的超薄地膜。2013年11月,甘肅省政府再次出臺規範性文件,在全省範圍內明令禁止生産、銷售和使用超薄地膜。同時,政府每年整合數億元資金,通過政府招標採購,在旱作農業區糧食生産中補貼農民使用厚度大、強度高、耐候期長、易回收的高標準地膜,為廢舊地膜回收與資源化利用創造了條件。

  目前,在甘肅旱作農業區糧食生産中,因廢舊地膜造成的殘留污染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特別是甘肅省人大常委會針對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現實需要,及時啟動立法程式,于2013年審議通過了《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條例》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部關於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方面的地方性法規,為在甘肅全面淘汰難以回收的超薄地膜,從源頭上治理地膜殘留污染,推進廢舊農膜回收與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為保證《條例》的貫徹實施,甘肅省農牧廳組織起草了甘肅省地膜生産地方標準《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DB62/2443-2013),其已于2014年4月1日正式發佈實施。甘肅地方標準在《條例》規定的基礎上,從地膜厚度、耐候期、抗拉伸強度等影響地膜回收性的參數上,進一步細化,相關指標均嚴於現行國家標準,有效提高了《條例》貫徹實施的可操作性。

  政府扶持引導培育回收利用市場

  為促進農田殘膜回收與資源化利用,甘肅按照“政府扶持,市場運作,迴圈利用”的工作思路,省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2011~2014年累計投入資金7000萬元,採用“財政貼息、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等方式,扶持建設了一批工藝先進、規模經營和抵禦風險能力較強的加工企業和回收網點,完善相關配套優惠政策。

  截至2013年底,全省從事廢舊農膜回收加工的各類企業達231家,設立鄉村回收網點2130個,涵蓋地膜撿拾、回收、資源化利用等環節的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網路體系已基本健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的市場化機制已初步形成。強化行政推動和監管建立長效機制

  2010~2013年,甘肅省政府先後兩次專門召開了全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將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納入生態保護考核指標體系,實行目標管理,將廢舊地膜回收利用與地膜覆蓋技術推廣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全省各級農牧部門積極履行職責,與工商、質監、供銷等部門聯合開展農膜市場執法檢查和專項整治活動。

  對享受省級專項資金扶持的企業,嚴格落實包片回收責任制,劃定承包回收區域,做到應收盡收。並對工作不得力、監管不到位、“白色污染”問題突出的地方,適時進行公開曝光和必要的行政問責,有力推動了全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

  2014年起,甘肅對旱作農業區省補地膜進行採購時充分考慮回收因素並予以相應加分的做法,優先採購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加工利用企業生産的地膜,以此鼓勵和引導地膜生産企業積極參與到廢舊農膜回收的工作中來,逐步形成“誰生産、誰回收”的良性機制。

  加強宣傳和技術引導提升公眾意識

  近年來,甘肅從解決好農民的認識問題入手,普及知識,讓農民真正認識到廢舊農膜殘留的危害。與此同時,大力試驗推廣適時揭膜、機械拾膜、“一膜兩用”等多項技術,引導農民使用高標準易回收地膜,在有效提高農田殘膜撿拾清理率的同時,大幅度降低了撿拾清理的勞動強度。經過多年宣傳教育,撿拾清理農田殘膜已成為甘肅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特別是在旱作農業區糧食生産中,由於宣傳到位,加之持續多年政府補貼使用高標準地膜,有力促進了當地農民撿拾積極性和主動性,幾乎不會對耕地造成殘留污染。

  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