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醫療火爆推高用人成本

  • 發佈時間:2015-08-14 07:00:3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去年開始,移動互聯網醫療應用不斷推陳出新,網際網路行業巨頭和資本紛紛不惜血本砸向移動網際網路醫療行業。隨著今年上半年國家“網際網路+”戰略的提出,網際網路醫療領域更是一片熱“火”朝天。記者了解到,在行業火爆的同時,網際網路醫療企業也出現了人才招聘的瓶頸,推高了用人成本,一些重要崗位人才的薪酬增加了60%-70%,人才緊缺狀況正在加劇。

  南方日報記者 向雨航

  “網際網路+”快速發展,5大崗位人才緊缺

  在創業大潮和資本的推波助瀾下,“網際網路+醫療”的大時代正在興起。進入2015年,創新更是百花齊放,網際網路醫療通過重構就診流程、醫院協同模式、健康管理方式、藥品服務形式、保險支付管理結構、治療診斷方法和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等方面的服務,將進一步重構了醫療生態,衍生出眾多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模式,一些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招兵買馬,搶灘大健康市場。

  市場和資本的火熱,也導致網際網路醫療這一新興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根據相關招聘網站最新招聘數據顯示,截至7月,網際網路醫療的人才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1.5%,其中系統設計和軟體開發崗位的人才需求同比增長14.8%,醫學編輯崗位需求同比增長12%。

  “網際網路醫療行業最大的短板是人才匱乏,同時懂得醫學、資訊技術和商業的人才太少。”新元素醫療人力資源總監王德興説,隨著網際網路醫療的迅猛發展,5大崗位人才的嚴重不足是每個企業都會遇到的。第一是全科醫生。目前不少網際網路醫療公司開展的是健康服務,打造遠端無線健康監護平臺,幫助個人或者家庭進行健康管理,這就需要大量的全科醫生能提供線上服務,並幫助用戶進行健康管理。“目前公司的解決辦法,一方面自己招聘在正規醫院上班的全科醫生和醫生助理;另外就是跟大醫院合作,讓體制內的全科醫生加入平臺並提供服務。”王德興説,不管是自己招聘還是與醫院合作,全科醫生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第二是健康管理人員,因為網際網路醫療的核心是醫療服務,這就需要三大類能提供服務的人才,包括健康管理、助理治療師或康復理療師和營養師。

  第三是銷售人員,這樣的銷售人員不僅能做移動醫療項目的銷售,還要有與醫院打交道的經驗,懂得醫學知識。

  第四是推廣人員。“移動網際網路醫療最終是要線上線下結合,只做線上很難發展。”王德興説,因此需要大量線上線下推廣人員,而閒置網際網路移動行業有這樣經驗的人員很少。“目前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內推廣人員一是從私立醫院、連鎖醫院招聘過的,因為他們的經驗是以實體為主,做線上沒有經驗。二是原來做網際網路大數據推廣的,有線上推廣的想法,但是不了解醫療的屬性。”

  第五個是IT技術人員。王德興説,從技術本質上來説,IT技術人員設計應用平臺應該不存在難度。但是,由於IT技術人員對移動醫療用戶的需求不了解,一些移動醫療App的功能、界面的設定等並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跨界融合人才難招,有的人才水土不服

  網際網路醫療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呢?就醫160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移動網際網路醫療的企業普遍都處於從傳統醫療向醫療網際網路轉型階段,需要的人才,既要能深入了解傳統醫療行業的痛點,同時掌握IT技能,能用先進技術幫助傳統醫院轉型,順利進入第三階段網際網路醫療的人才。“網際網路瞬息萬變,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能深耕行業的人才。”該負責人説,而又由於醫療行業相對其他行業保護壁壘較強,對既熟悉醫療系統,同時具備網際網路思維的複合型人才仍有巨大的需求。

  用王德興的話説,網際網路醫療需要的人才就是能“跨界融合”,“一是要跨IT;二是能跨健康服務;三是要跨醫療服務。”王德興説,現在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招人的時候面臨的一個大難題是,招的IT人員沒有醫療經驗,做的産品不可用。

  除了人才所具備知識的融合外,還要能實現行業融合,也就是能適應移動網際網路醫療這個行業的生態環境。在移動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發展初期,都會重金挖一些厲害角色到企業來操盤。然而,由於一些人沒有在醫療行業或者網際網路行業工作的經驗,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還是不能融合到這個新興行業中。“有的人看起來很厲害,但是來到新興的行業後,最終還是不能適應。”深圳某網際網路醫療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説,比如該公司曾把某國企一位生産製造中心總監挖做起做市場,但由於該總監未接觸過醫療産業,不了解醫療行業的體系和標準,該總監在公司呆了一段時間後,不得不離開。

  “招不到人,或者招的人不能用,對於企業來説,影響是非常大的,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王德興説。比如,移動網際網路企業現在急需能勝任市場策劃和市場總監之類的人才,如果招不到或者招錯了,公司的市場策劃就會陷入瓶頸,增加時間成本,“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誰準入市場第一,誰就有話語權,掉在隊伍後面就只能吃剩飯了。”

  深圳一網際網路醫療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表示,雖然理想的人才是既懂網際網路又懂醫療的,但當下這種複合型的人才很少的情況下,企業招聘時不會要求懂網際網路又懂醫療,“能招到一個在網際網路企業做運營推廣,有成功案例的人就很慶倖了。”

  近3年人力成本增加七成

  在買方市場下,人才的成本自然會水漲船高。就醫160相關負責人説,在目前市場上,任何公司面臨人才缺乏難題時,都會增加成本去吸引優秀人才,“就醫160也不例外。”就醫160就吸納了許多在BAT(百度、阿裏、騰訊)工作過的優秀人才,還招攬了大量在醫藥行業、網際網路行業就職過的精英。

  新元素醫療是深圳最早涉足網際網路醫療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已經摸爬滾打了10年。王德興前段時間做了行業重要崗位人才成本的調查,調查顯示,最近3年來,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內一些重要崗位的薪酬增加了60%-70%。“2013年之前,薪酬增加基本上是正常的,每年增加10%左右。”王德興説,但是,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企業用人成本開始大幅增加,2013年增加超過10%,2014年超過了20%,今年上半年則進入白熱化,人力成本的增加超過了30%。

  王德興分析,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用人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於競爭激烈所致。在“網際網路+”的席捲下,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生活、網際網路+醫療等平臺一窩蜂式出現了,一些企業甚至會不擇手段提高用人成本去挖人才,“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當時新元素也是這樣做的。”

  一些企業的惡性競爭,不僅攪亂了市場和薪酬定位,也擾亂了企業員工的心態,導致人才流動也加劇。記者了解到,在深圳一些網際網路醫療企業,每年員工的離職率達到40%,甚至有的高達50%。“有的人在我們公司呆了半年後,去了新的公司,工資就翻倍,高薪酬是人員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王德興説,其次也還有一些人從其他行業跨界到網際網路醫療後,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只好再換地方。

  企業要自救,建立人才培養機制

  王德興説,網際網路醫療人才競爭白熱化的趨勢在今年下半年還會加劇。不過,3年後,隨著網際網路醫療的成型,一些企業會做大,在盈利模式、人才定位,能力和收入報酬等各方面也基本會成型,競爭將不再跟今年一樣激烈。

  深圳某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隨著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的商業化路徑越來越趨同,未來網際網路醫療勝出的不是什麼模式領先的公司,而是資金和人才儲備最充足的那家。因此,人才問題成為企業急需要突破的一個瓶頸。

  在目前網際網路醫療人才缺乏的情況下,企業人才瓶頸又該如何突破呢?王德興説,隨著一批企業做大,會培養一批網際網路醫療人才。其次,在醫療服務方面,政府也會做一些事情,“比如全科醫生的培訓,多點執業放開等,一些體制內的醫生會進入私營企業服務,政府引導更多IT、醫療和健康服務人員進入網際網路醫療行業。”而最關鍵的是,企業要有耐心和投入資本加強人才的培養,公司內部要形成培訓體系,建立人才培養的標準,“如果一個企業沒有一個人才培養體系,不能自救的話,永遠不能解決人才問題。”王德興説。

  記者了解到,為了解決網際網路醫療人才的急需,一些網際網路醫療公司也主動出手,與一些高校或者醫療機構合作聯繫,希望能建立了人才培養合作關係,加快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