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90後怎麼賺怎麼花?

  • 發佈時間:2015-08-12 02:29:33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990年出生的孩子,今年25歲了。很多人還沒來得及認真意識到:90後也長大了。就連以新生代自詡的80後,也在不知不覺中驚覺自己已經被歸為上一代了。從職場到商場,一大波90後正在襲來。近日,記者走訪多位90後,有在校生、有職場新人;有創業一族,也有富二代——大多數人的財富積累才剛剛起步,但對“第一桶金”的渴求與夢想,卻與70後、80後沒什麼大不同。

  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90後”青少年,成長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時期,是伴隨著“春天的故事”不斷成長起來的時代寵兒。改革開放以來造就的良好物質環境,使現今“90後”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與以前的同齡人已經大不一樣了。同時,90後喜歡非主流,喜歡另類裝扮,喜歡華麗花俏,喜歡誇張個性,是一群充滿活力的消費群體,也是消費市場巨大的潛力股。

  喜歡追求新穎和時髦的東西,他們的消費觀念呈現出開放和前衛的趨勢。他們熱愛時尚並創造時尚。日劇,韓劇帶動日韓粧容,日韓護膚品的風靡,台灣綜藝節目帶來了對SHILLS品牌、紅酒面膜的關注。美容雜誌,明星動向都能成為最新時尚潮流的發源地。

  90後理財觀

  保守派:穩定存款等待合適投資機遇

  在大學學習四年電視後期剪輯策劃的小王,畢業後回到蘭州在一家高考藝考班裏做培訓講師,平時還會私下帶點課,月收入大概在4000元左右。提到理財,他記憶猶新:“在成都上大學時,有家什麼基金公司來我們學校搞推廣,説存100元,3天后返120元。由於代理人就是我們宿舍樓的同學,就試著存了100元,結果還真是那麼回事。”那次購買基金開啟了他與理財的實質性邂逅,但現在想起來,小王説“還是覺得有些不踏實”。如今對於工資收入,小王還是選擇把錢存銀行,“在沒想好怎樣投資理財前,還是謹慎一點好。”小王表示,儘管外界認為90後更樂於嘗試新鮮事物,但這並不等同於尋求冒險與刺激。具體到理財投資方面,低風險、低門檻、省心省力的貨幣型基金,更迎合他們真實的需求。

  和小王擁有同樣想法的90後也不在少數,因為最大的一批90後目前也多半都是職場新人,剛步入社會的他們沒有經驗、沒有資金、也沒有方向,所以“先存錢”成了一大部分90後最根本的想法。去年畢業的婷婷剛工作不到一年,在蘭州某事業單位工作,月工資也就在2000元左右。“每月一發工資,我都會固定存幾百元錢,少則300多則500,剩下的錢則用來吃飯購物日常開銷。”婷婷告訴記者,就算月底花超支了自己也不會動這張卡裏的錢,這筆錢是自己用來“應急”的,遇到特殊重大開銷時才會拿來用,而且她想如果錢存得夠多,她還可以去旅遊,“反正不逼著自己存錢還是亂花掉了,積少成多嘛”。當記者問到有沒有想過選擇理財投資時她説,“自己才工作不到一年,對於理財産品和投資都不是很了解,先慢慢存點錢,等足夠了解以後再考慮投資。”

  通過記者採訪發現,雖然大多數90後的財富積累才剛剛起步,但對“第一桶金”的渴求與夢想卻和所有人一樣。和大膽創業的90後不同,限于資源、能力等因素,他們更多選擇在閒暇之餘,通過“副業”增加財務收入,做代購、找兼職、打零工、開網店等等,豐富自己日常生活的同時順便賺點小錢。

  勇敢派:炒股票買基金或是大膽創業

  隨著今年上半年股市的大熱,部分90後也加入了炒股大軍,大多都是在父母同事長輩的指導下,開始了小規模的“嘗鮮”。23歲的小馬告訴記者,“每天都聽到同事在聊股票,而且前段時間股市的確很旺,所以自己也就躍躍欲試了”。“我開了戶,只投了很少的錢,買了兩隻別人推薦的股票,剛開始還真的掙了好幾百元,不過很快就被‘套住了’,炒股需謹慎啊!”據了解,雖然有部分90後選擇入市炒股、炒期作為理財的方式,但這也屬於90後中的“少數派”。一方面,他們正在讀書或剛剛工作,沒有足夠的本錢;另一方面,股市、期市需時時盯盤,也不對90後愛省事的胃口。

  相比股市高波動,收益雖低但風險也小的理財方式則更能吸引90後的目光。“我就是圖省心,安全穩定就好,把錢放在那兒完全不用關注(收益率波動),不想把心思放在這上面。炒股就更沒想過了,天天看太累了。”同許多90後一樣,長青學院畢業的小蘇興趣廣泛,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上班半年的她手裏有點小存款,今年3月,她將目光投向了貨幣基金。通過銀行平臺,小蘇挑選了一款7日年化收益率目前在4%至4.5%左右的基金,將自己5000元的存款全部作為本金投入,目前,這只基金已為她帶來了110元左右的收益。對財富管理,她有自己的看法。“收益高低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去嘗試一些新生事物,充實生活,跟上時代的步伐。”

  “沒本事的才去找工作,有本事的都創業去了。”不久前一位90後創業者驚人之語引來不少爭議,但足見創業在個性張揚的90後群體中的地位。在湖北某大學畢業的紀同學,目前已是一家青年旅社的老闆了,談到創業他告訴記者,由於自己在大學期間喜歡各地去旅遊,因為是自己一個人所以基本住的都是當地的青年旅社,“經濟又實惠”,畢業後,在家人的支援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七里河開了一家自己的青年旅社,現在生意不錯。不過他也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的確也沒有顧客,有事一週才來一兩個人,後來自己在各大團購網站發佈了旅社資訊,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差不多過了三四個月生意才有起色”。

  據了解,雖然有著創業意願的90後不在少數,但很多人表示,相比于大規模的實體店,更願意先從“小生意”做起,“開網店”和“做代購”兩項是不少人的首選,因為相比70後、80後的前輩,一齣生就接觸網際網路的90後,可謂“網際網路的土著”,他們也對網際網路創業有著天生的親切感,而借助網際網路創業則成為他們學習投資、積累財富的重要手段,並成為他們財富成長的一塊“跳板”。

  嘗鮮派:理財最好省力又省心

  “有了餘額寶,早餐吃得好。”這是蘭州某高校90後大學生脫口而出的一句點評,形象道出了這一群體使用“寶寶”類産品的感受。據餘額寶大數據報告顯示,在使用餘額寶的“寶粉”中,90後佔比為32%,其中24歲的“寶粉”最多,約佔6.83%。他們生於1990年,正是標準的第一批90後。“餘額寶最大的優勢就是省事。”在記者走訪過程中,很大一部分90後都認為,受限于本金少,加之對股票、債券等金融産品缺乏了解,省力又省心的“簡單”理財方式更受到他們的青睞。

  90後的劉敏工作一年後選擇了辭職讀研,她告訴記者,曾經她是餘額寶的用戶,但由於覺得收益率過低,目前選擇使用了微信理財通,“如果一定要找替代品,也會同樣屬於網際網路金融的類別。”

  相較于熱衷炒房、炒股的70後、80後,年輕的90後更容易接受、並使用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從餘額寶到微信理財再到P2P,他們對不斷推陳出新的産品,也有著更高的嘗鮮熱情。據一位P2P的業務員介紹,“90後貸款主要分佈在學業、旅遊及購車等方面。其中,助學貸款是吸引他們的一大特色。只要資訊核實,信用良好,就沒問題。審核通過就可以依據家庭收入與信用情況,獲得2至10萬元不等的貸款額。”在他看來,P2P現在仍然很新,開始也不能快速接受。但是90後學習速度快,接受能力強,相信今後使用並熱衷P2P借貸的大學生,會越來越多。

  在記者走訪後發現,相較于還在學校的90後,那些已經參加工作的90後,理財意識更強烈些,受限于本金不足,加之對股票、債券等金融産品缺乏了解,貨幣基金迅速受到90後的青睞與追捧。低門檻、低風險、靈活進出,不用操心——貨幣基金最為90後看中的根本原因就是:省力又省心。

  □記者何怡璇

  90後消費觀

  時尚派:“提前消費”蔚然成風

  91年出生的小董今年已經24歲了,高中畢業後的他並沒有選擇去上大學,而是踏上了從軍之旅。退伍後,和他的父母一樣,進入了鐵路部門上班。小董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是男孩,所以每月工資一半都上交家裏,剩下的就自己自由支配。“每個月自己手頭大概也就2000元左右,還沒挨到下月發工資基本就‘光了’”,“除了正常吃飯以外,每週至少都要和朋友聚會一次,吃飯喝酒唱歌少説也要三五百,剩下的錢還要拿來還信用卡”。小董告訴記者,隨著iPhone6和plus的上市,過完年以後,他就用信用卡分期了一部iPhone6,每月都要還個六七百,所以基本工資只能“撐半月”。在記者問到那剩下的半個月怎麼過時,小董倒是沒有表現出太多焦慮,而是笑著告訴記者:“信用卡透唄!”

  22歲的小慧今年已經大學畢業一年,畢業後跟著媽媽在做某保健品銷售,談到消費,小慧告訴記者,她工資的多一半都用在了“購物”。“我特別喜歡網購,買衣服啊買化粧品買零食,每月下來也有幾千塊了。”小慧説自己還在談戀愛,經常要和男朋友約會,兩個人要吃飯看電影逛街泡吧節假日還要買禮物,覺得“錢根本不夠用”。“每月拿到工資先繳信用卡帳單,有時剩的多有時剩的少,甚至有時候工資都不夠還卡。”當記者問到錢不夠時該如何解決時,和小董一樣,小慧笑著告訴記者,“有時碰到想買的東西但是還沒發工資的話就先用信用卡刷了,反正這月刷的錢下個月再還,煩惱留給下個月”。

  “90後”獨特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使他們很懂得享受生活,也不太在意別人的目光,不願意墨守成規,而是“憑著感覺”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比如自費旅遊,攝影,聚會等。“提前消費”這種方式更能體現出他們願意提前享受産品在使用過程中帶來的樂趣,按照小慧的話説,“有時候提前刷了卡,後半月還能省著點錢花,如果不買,錢也還是吃喝玩消費掉了,不如一早就給自己買點喜歡的東西,早早享受快樂。”

  品質派:“品牌認知度”強烈

  通過記者採訪了解到,“90後”追求品牌,更多的是追求品牌的高品質。雖然熱衷追求名牌或是奢侈品的人只佔到極個別,但是有某些産品習慣或堅持使用某一品牌的人卻佔到了大多數。

  因為出生在一個優越的年代,有豐富的物質,有家長們無處不在的呵護,他們對生活有品質的追求,消費也有品牌的追求。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眾多的“90後”對許多品牌産品的特點十分清楚,談論起一些品牌的商品的特點、性能、優勢或是主打産品風格等等更頭頭是道。90後的圓圓告訴記者,“我覺得追求品牌意識是非常必要的合理消費。”據圓圓分析,品牌並不一定是“名牌”,更不是什麼“奢侈品”,而是具有品質和品質保證的一個消費名稱。“就好比我在only買一條500元錢的裙子,我至少可以穿3年,而同樣的錢我在淘寶能買到5條裙子甚至更多,但是往往是有‘量’無‘質’,別説穿一年了,我以前買過好多連身子都沒挨過就壓箱底了,那才是浪費呢。”同時,圓圓也告訴記者,在服裝方面,自己有幾個喜歡的品牌,基本每次都會在這幾家店裏挑選購物,但也不排除偶爾在別家看到心怡的款式,“但一定要是有知名度的牌子!”

  “要麼不買,買就買好的”,小董告訴記者,“我之前看上NIKE一款運動鞋,正品要1000多元,有個做代購的朋友告訴我高倣只要400多,後來我又在網上看到只要200多元,但是那能一樣嗎,所以存了兩個月的錢我就買了實體店的正品。”小董説,自己一直穿NIKE啊Adidas或者匡威啊新百倫的鞋子,“畢竟是品牌的東西,品質好,還有保證,穿著也舒服,可能會穿到老吧。”

  有濃厚的“品牌意識”,但卻並非“固定”的某一名牌,在“90後”他們的眼中,“品牌”更代表“高品質”。與記者交談的多位“90後”都表示,好的品牌可以帶來好的消費感受,快樂是無價的,一次愉快的消費帶來的感受也是無可比擬的。儘管他們也知道,追求時尚與新鮮的事物不一定具有什麼現實的價值,但卻能給他們帶來時時不同的新鮮感覺與美好心情。

  享受派:樂於接受新鮮事物

  由於時代不斷的發展,不斷的進步,人也隨著不斷的發展而進步。現在,“90後”青少年的消費結構已不是單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檔型,以至於向多元化的消費方向發展。所以,“90後”是走在時代最前沿的新新人類,他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非常強,而且敢於嘗試,新事物,對生活中非常規事件興趣盎然,在消費過程具有渴求體驗新産品的心理。

  如同70後不喜歡帶來太多變化的産品和服務,而80後更熱衷於擁有群眾基礎的與眾不同,但是“90後”則力求打破規則,做到真正的與眾不同。小慧告訴記者,自己和身邊的朋友都對“新鮮事物”具有很高的熱情,比如一家新開的“裝修風格新穎時尚的咖啡店”、或是市面上推出一款“新穎包裝的飲品或零食”、一家“具有獨特風格的主題餐廳”等等,這些都能吸引她讓她和朋友們去嘗試。一些男孩也表示,新的電子産品、新的體育産品和新鮮好玩的娛樂場所也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和嘗試的慾望。通過採訪記者還發現,他們很多人更傾心於“互動式體驗”,這也更能激發出他們的購買慾望,通過對産品的試用體驗,給予他們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五感的綜合感受,將使他們對新鮮事物有更真實的感受和認知。所以,“嘗鮮心理”和“與眾不同”也成為激發他們消費的重要方向。

  通過記者與多位“90後”交談後發現,當今的“90後”們大部分喜歡追求新穎和時髦的東西,他們的消費觀念呈現出開放和前衛的趨勢。他們熱愛時尚並創造時尚。日劇,韓劇帶動日韓粧容,日韓護膚品的風靡,台灣綜藝節目帶來了對SHILLS品牌、紅酒面膜的關注。美容雜誌,明星動向都能成為最新時尚潮流的發源地。“90後”們追求創意,新奇。耶誕節、情人節甚至“光棍節”是他們的大日子,“酷”、“炫”、“牛”是他們的口頭語,包裝平庸,沒有個性的産品不會受他們的青睞,實用又特別的小玩意則會吸引他們的眼光。

  □記者何怡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