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扶貧開發,闖出增收致富路

  • 發佈時間:2015-08-07 08:31:45  來源:雲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旻昊樂志偉

  雲南4年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83.18億元,讓44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但目前仍有93個尚未脫貧的片區縣及重點縣,居全國第一位,農村貧困人口574萬人,居全國第二位。

  為了與全國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省幹部群眾正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地找特色、抓産業、搭平臺、促增收,在雲嶺山水間奏響與貧困決戰的最強音。

  綜合扶持實施六大工程

  南美拉祜族鄉是臨滄市臨翔區唯一的拉祜族民族鄉,拉祜族群眾佔七成多,九成以上人口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2012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只有2300元。在扶貧開發中,南美鄉把“扶貧開發”“美麗鄉村”和“旅遊小鎮”建設結合起來,“三合一”摘窮帽,完成項目投資3.8億元。2014年,南美鄉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5084元,成為祖國西南邊疆的一顆美麗珍珠。

  經濟發展是減貧最根本性的手段,但還不足以完全消除貧困,需要從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進行綜合扶持。

  我省貧困地區為“整體性、民族性和素質性”的貧困交織,是集“邊疆、山區、民族、宗教、貧困”為一體的扶貧開發地區。區域扶貧開發工作首先聚焦連片特困地區,瞄準這些地區發展面臨的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特色優勢産業發展不足、基本公共服務不完善、金融“貧血”、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等“短板”問題,將更多資金、項目、力量和金融、文化、教育、科技資源傾斜配置到這些貧困地區,組織開展基礎設施大建設、特色産業大發展、基本素質大提升、社會服務大改善、生態文明大創建、村莊建設大變化六大工程,優先扶持貧困的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創造有利於“造血式”扶貧的大環境,項目資金優先保障水、電、路、能源、住房、素質提高、産業發展7個扶持到村到戶項目的需要。

  為了實現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以片區規劃為統領,科學謀劃,組織編制完成“十二五”時期4個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省級實施規劃和91個縣級實施規劃,全面啟動烏蒙山片區、石漠化片區、滇西邊境片區和迪慶藏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建立了省級領導挂片聯縣制度;聚焦深度貧困群體和人口較少民族綜合扶持;以實施規劃為平臺,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和工作倒逼制,列出任務單,排出時間表,明確部門責任,逐年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督查考核片區實施和行業扶貧10項重點工程任務。截至2014年,累計投入各類規劃項目資金7408.62億元,規劃執行率達68%,居全國前列。

  精準發力 打造5大品牌

  曾經飲水不便、出行困難、住房破舊、收入微薄、脫貧無望的永善縣務基鎮白勝村,依託扶貧資金項目有針對性地發展臍橙産業。幾年時間,種植臍橙總面積達3000余畝,年均總産值達2000余萬元,臍橙産業成為白勝村民的“搖錢樹”,産業強村、旅遊活村、科技興村、環境美村的現代觀光農業雛形已基本形成。

  扶貧攻堅,底數清、問題清、任務清、對策清、責任清是基礎。

  雲南建立扶貧大數據,夯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礎。

  全面開展貧困人口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完成貧困戶、貧困村、貧困鄉和貧困縣的數據採集和錄入工作,識別出476個貧困鄉、4277個貧困村,建檔立卡195萬戶、700萬人,排查出貧困群眾對易地扶貧搬遷和扶貧安居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啟動建設扶貧資訊網路系統,建立貧困戶、貧困村電子資訊檔案,詳細記載了每家每戶的人口結構、文化程度、致貧原因等具體情況,與全國聯網運作,覆蓋全省,實現精準扶貧數據共用,為聚焦發力、精準脫貧提供數據支撐。強化建檔立卡成果應用,對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管理,運用扶貧大數據,在摸清底數、區分類型、找準問題的基礎上,分類施策、因戶施策,“量身定做”個性化扶持措施,做到扶貧對象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精準發力,不僅要弄清“扶什麼”,而且要明確“怎麼扶”,內容精準,方式更要精準。

  如果説,片區扶貧是大水“漫灌”,精準扶貧是“滴灌”,那麼在扶貧攻堅新時期,在大水“漫灌”的基礎上,更加需要好鋼用在刀刃上的精確“滴灌”。

  雲南緊緊瞄準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全力打造出響亮的扶貧開發“五大品牌”:整鄉推進、“雨露計劃”、産業扶貧、金融扶貧、安居工程,找準“貧”根、尋找“困”源,對症開藥、精準施策,用産業扶持、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素質提升、金融資源、幹部結對幫扶、考核驗收等“八個進村到戶”精準發力。

  整鄉(村)推進築平臺,加大投入,每個鄉鎮補助2000萬元,整合其他渠道資金,開展整鄉推進與基層黨建“雙推進”,集中力量解決項目鄉鎮的貧困問題。2011年至2014年,整合投入各類資金267.11億元,啟動實施166個整鄉推進項目,完成2800個行政村、9350個自然村整村推進。涌現了以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為代表的一批成功典型。

  雨露計劃“拔窮根”,圍繞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兩個方面,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有1人接受免費職業教育或技能培訓,組織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72萬人,投入雨露計劃專項資金9366萬元,加強素質教育,突出技能培訓,擴大培訓規模,增強貧困群眾就業創業能力,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産業扶貧“換窮業”,圍繞高原特色農業,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做好特色文章,安排11.74億元財政專項産業扶貧資金,讓每個建檔立卡貧困鄉有支柱産業、村有特色産業、戶有增收項目,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強化縣域主導産業向貧困鄉、村、戶的延伸覆蓋,積極引進和扶持一批扶貧龍頭企業,培育一批村集體經濟,培養一批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一批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基地,提高貧困地區産業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把企業、合作組織、技術部門、原料基地與建檔立卡貧困戶“捆”在一起,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産業發展中的參與程度、組織程度和受益程度。改進扶持方式,探索建立産業發展基金,穩步推進貧困村互助資金髮展。探索了豆沙鎮、永寧鄉、紫溪彝村、諸葛營村、馬鞍底鄉等一批旅遊扶貧新經驗。

  金融扶貧“增投入”,截至2014年,安排財政專項貼息資金10.2億元,推動232億元貼息貸款投放貧困地區。投入1.89億元開展互助資金試點。加大金融扶貧改革創新力度,完善金融扶貧措施,開展扶貧到戶小額貸款風險補償金試點,安排試點項目專項扶貧資金1億元。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在發展、住房改造、疾病救治等方面提供支援,提高建檔立卡扶貧對象的獲貸率、受益率,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5萬元以下、3年以內的低利率扶貧到戶貼息貸款,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到戶貸款申貸滿足率達到70%以上。

  安居工程“治窮窩”,整合資金,大幅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安居房建設補助標準,著力解決好貧困群眾基本住房困難問題,全面完成105萬戶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搬遷85萬人,全面提高貧困農戶生活品質和水準。全面啟動實施182座“溜索改橋”項目。協調爭取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6250萬元,加快貧困革命老區建設發展步伐。

  挖掘潛力 激發群眾活力

  岩頭村是西疇縣西灑鎮龍泉村委會的一個小山村,因坐落在懸岩之上而得名。從2003年起,14位村民揮動鐵鍬、舉起鐵錘,苦幹整整11年修通了簡易進村路。西疇縣從2007年起到現在,已修建1420公里農村等外硬化路,讓18萬多群眾從中直接受益。在修路的3.771億元總投資中,政府補助僅有6745萬元,群眾自籌、投工投勞折價達到3億多元。目前,西疇縣村委會通路率達100%,村民小組通公路率達96.3%,農村等外公路路面硬化率達65%。

  扶貧開發的實質是扶持貧困人口發展生産,增加收入,最終達到形成自我發展能力的目標。在這一漸進過程中,項目建設雖然是關鍵,但群眾的主體作用更具有不可替代性。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這是西疇縣幹部群眾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克服“等、靠、要”的依賴思想發揚的實幹精神。在這一精神指引下,廣大貧困群眾拿出自家的錢,沒錢的出勞力,男女老少齊上陣修道路、蓋房、建水利等等,在外界幫扶下,依靠自身的努力去改善發展條件,創造更好的生活。

  廣大貧困群眾是扶貧開發的主體,全省貧困地區幹部群眾在新時期扶貧開發中,樹立起戰勝貧窮,改變落後面貌的信心和決心,堅定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改變貧窮,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信念,凝聚起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強大正能量。幹部群眾扶貧開發的責任意識和主動意識不斷增強,實現以群眾為主體實施扶貧開發項目,依靠群眾力量辦成群眾受益的事。

  減貧時間表決戰的疾鼓已擂響:

  2015年至2018年每年減貧100萬人,2019年減貧94萬人,2020年減貧80萬人;著力推動88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片區重點縣2020年脫貧摘帽;努力實現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在2014年基礎上翻一番,保持年均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準2個百分點以上。

  我們堅信,全省減貧脫帽定能如期實現。讓小康陽光照亮貧困群眾每一張面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