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提升貧困地區群眾健康水準

  • 發佈時間:2015-07-01 05:34:13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造成我省部分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如何幫助這部分家庭走出貧困、提高貧困地區群眾健康水準是我省衛生扶貧的重點任務。根據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衛生計生委、省扶貧辦出臺了《甘肅省精準扶貧衛生扶貧支援計劃實施方案》,記者就此採訪了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

  本報記者 宜秀萍

  從源頭減少病人

  記者:我省實施衛生精準扶貧的著眼點、落腳點在哪?

  劉維忠:開展衛生扶貧首當其衝是下決心解決看病貴問題,尤其要切實減輕貧困地區群眾醫藥負擔,這是實施衛生精準扶貧的著眼點。為此,在方案中,我們明確進一步加強醫院管理,並制定出臺了《甘肅省貧困縣醫療機構亂收費、重復計費和過度醫療新農合資金扣減辦法》,規範貧困縣醫療機構收費和醫療行為,嚴肅查處亂收費、重復計費、藥品價格虛高和過度醫療等違規行為,對違反規定的醫療機構扣減新農合資金,堅決遏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切實維護貧困地區患者合法權益。同時,出臺相關辦法,建立全省藥品價格資訊公開制度,通過省衛生計生委網站和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公示比對全省醫療機構採購藥品的實際價格,促進藥品採購陽光透明。

  實施衛生精準扶貧的落腳點,也是醫療衛生工作的最終目標,就是讓群眾少得病、不得病,從源頭上減少病人。為此,從今年年初開始,我省在6個市縣試點推進健康促進模式改革,其主要目標:一是通過各部門合作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減少水、空氣、土壤、食品等污染,創造健康環境,減少疾病發生;二是通過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糾正醫院和醫生趨利行為,今後醫院、醫生要增加收入,必須想方設法讓居民少得病,這樣既提高了群眾的健康素養、節約了醫保費用,醫院和醫生的收入不會減少,公共衛生機構和健康管理員的收入可以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經費中得以保障;三是全面推廣居民健康卡,為城鄉居民看病報銷提供一站式服務;四是建立完善大健康工作機制,使健康工作成為各部門和全社會工作的一部分,為維護群眾健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這項改革明年將在全省全面推行。

  有的放矢解決因病致貧問題

  記者:圍繞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省衛生計生委做了哪些工作?

  劉維忠:5月中旬,我們下發了《關於認真做好全省因病致貧家庭情況調查摸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對58個貧困縣(市、區)和17個插花型貧困縣(市、區)因病致貧家庭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核實。利用全員人口數據庫和基層計生網路,對2014年每人平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因病發生高額醫療費用超過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嚴重困難家庭等貧困人口有關情況進行入戶摸底調查。調查顯示,全省417萬貧困人口中有8.67萬人患重大疾病,使9.51萬家庭、40.64萬人口致貧。8萬多患重大疾病貧困人口支出醫療費47億多元,報銷21億多元,欠債26億多元。8萬多患重大疾病貧困人口所患疾病達400多種,其中前三位的是腫瘤11222人,佔13%,腦梗塞、腦出血6259人,佔7.2%,重症精神病4698人,佔5.4%。據此,我們提出通過各級政府籌一點、農合和大病保險報一點、動員雙聯單位捐一點的辦法,逐年消化8萬多患重大疾病貧困人員所欠26億多元債務。鄉衛生計生辦組織需要繼續住院的貧困患者住院治療並協調報銷。通過掛牌銷號方式精準解決因病致貧人員看病問題。省市縣衛生計生部門組織各類專家對因病致貧患者所患主要疾病的患病原因做流行病學分析,並組織全社會進行預防干預,不斷減少因病致貧發生率。

  此外,《方案》還明確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2016年起,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對農村五保和農村低保一、二類對象參加新農合的個人繳費部分給予補貼。擴大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病種和救助對象範圍,實行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對救助對象住院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其他補充醫療保險支付後,個人無力承擔且符合規定的剩餘費用,通過民政醫療救助給予補助。

  多措並舉提升貧困地區群眾健康水準

  記者:優質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是造成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引導群眾就近看病,切實提升貧困地區群眾健康水準?

  劉維忠:首先要完善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利用中央和省級投入,今明兩年,完成全省2965個未達標貧困村村衛生室建設任務,併為每個貧困村村衛生室配備健康一體機,實現貧困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全覆蓋。加強貧困縣縣級醫院重點專科建設,力爭在2018年底前完成17個插花型貧困縣的重點專科建設,每縣建2個專科,每個專科投入250萬元,重點建設縣級重症醫學科、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等緊缺專科,為實現“小病在鄉村、大病不出縣”打好基礎。

  其次,加強貧困地區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高待遇,強化培訓,從2016年起對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貧困縣內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貧困村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定額補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2017年貧困村村醫全部具備鄉村醫生執業資格。充實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2017年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配備3名全科醫生,2020年達到5名。

  同時,建立引導醫療衛生人員到貧困地區工作的政策和機制,每年選派3000名省市級醫院醫師、6000名左右的縣級醫院醫師到貧困地區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多點執業。推進分級診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貧困鄉村下沉。此外,市縣衛生部門幹部要到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挂職,幫助提高管理水準和業務水準,切實改變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面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