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健康心理促進安全管制水準的提高
- 發佈時間:2015-07-30 08:31:20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陳睿鑫
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想有健康的心理,但對於什麼是“健康心理”卻莫衷一是。心理健康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學界對此也有不同的理解。英格裏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人具有良好適應性和生命的活力,而且能挖掘其身心的潛能。這是一種積極的情況,不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與環境之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範,而是三者皆備。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慧,有適應于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儘管不同學者對心理健康的界定、角度各不相同,但都反映出了健康心理的實質與核心。總而言之,健康心理就是處在社會環境中的人具有積極的心態與良好的社會適應性。
管制員不良心理的表現
飛行的特點和性質決定了飛行管理是專業性很強的一項工作。它對人的素質要求高,不但要具有廣博的知識,而且要具有高超的思維判斷能力。從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人員在接受養成教育和崗位訓練後,通過相應的考試,取得由民航局頒發的執照,才能從事與其執照規定的相應空中交通管制工作。
每個管制員都想把管制工作做好,但由於心理壓力過大,在工作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出現不良心理,這也是出現差錯的原因之一。管制員在工作中如果出現思想麻痹、過分依賴、心煩急躁、驚慌害怕、抑鬱犯困等不良心理狀態,對保障空管安全工作是極其有害的。
管制員不良心理的形成原因
1.工作壓力日趨加大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平穩、健康、快速發展,為我國航空運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民用航空運輸業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2014年我國機場主要生産指標保持平穩增長,旅客吞吐量達8.3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國內航線旅客吞吐量達7.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1% (其中,內地至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航線為273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1%);國際航線旅客吞吐量達7089.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7%。飛機起降架次達793.3萬架次,比上年增長8.4%。其中,運輸架次為682.4萬架次,比上年增長8.7%。在起降架次中,國內航線起降架次達735.0萬架次,比上年增長8.3%(其中,內地至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航線為20.6萬架次,比上年增長9.0%);國際航線起降架次達58.3萬架次,比上年增長10.4%。
在航空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航空從業人員特別是空中管制員的數量卻沒有同步增長。隨著業務總量的不斷增加,管制員的工作任務變得日益繁重。由於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又嚴重缺乏及時的調整與疏導,他們久而久之便會出現焦慮不安、精神抑鬱等症狀,部分管制員還出現了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等問題。
與此同時,在大流量的飛行保障之後,管制員的精神狀態由高度緊張趨向適度緊張,注意力會被自覺或不自覺地分散,大腦對飛行衝突或潛在的飛行衝突反應遲鈍,甚至視而不見,反而在航班少的時候發生了不安全事件。
2.工作溝通不暢引發焦躁情緒
在飛行繁忙時期,面對大流量的航班調配,管制員總是希望能夠得到飛行員及相鄰管制單位的配合,盡可能順暢快速地保障本管制區內的航班。當遇到飛行員復誦慢條斯理,又頻頻出錯,跟管制員溝通不暢,一再打亂管制員調配方案時,管制員容易産生急躁情緒。在航班落地高峰期,跑道外等待的排隊航班需要放飛,機組的抱怨聲不斷,詢問放飛時間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同樣容易使管制員産生急躁情緒。而急躁情緒極易使人説話、考慮事情欠思量,導致言語偏激、判斷失誤。作為一名管制員,在工作中産生急躁情緒,其危害之大很可能不可估量。因為在急躁情緒的影響下,其往往容易會頭腦發熱,一意孤行,作出錯誤的決策;工作方法也往往會簡單粗暴,進而忽視潛在的飛行衝突,延誤化解飛行矛盾的最佳時機。
3.在工作遇挫時産生恐懼情緒與消極心理
在心理學中有這樣一種情況,一個人發生差錯之後,本能地會竭力地掩蓋、推卸責任或避重就輕,以減輕自己的責任。恐懼心理是在可怕情景影響下産生的一種十分緊張的情緒反應。特別是當這種情景使人具有重大意義的需要遭到剝奪時,如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名譽、前途和經濟利益時,恐懼的情緒就會支配人的行為。所謂“可怕情景”,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其主要特點是人缺乏擺脫這種情景的能力。當管制員意識到發生差錯時,會及時糾正;當延誤了糾正時機時,會去掩蓋;當掩蓋不了時,恐懼心理就産生了。人的情緒既是對刺激物的一種反應,又是産生一系列反應的原因。如果消極的情緒過於持久,體驗過於深刻,就會破壞情緒的信號功能和調節功能,引起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的混亂。此時,如果管制員還在繁忙的管制崗位上工作,就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進而出現大錯誤,甚至釀成大禍。
4.日常生活中人際關係失調的不良影響
人是社會性動物,總是處在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之中,“人在情境中”是認識人心理與行為的基本出發點。生活中有些人很善於社交,有些人不善於社交,但是大部分人都渴望有社會交往,這也是人們共有的基本社會需求。這種需求反映在兩個人中間,就産生了一系列社會關係,如夫妻、兄弟姐妹、朋友等,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受到這些社會關係的影響。有的管制員由於家庭或戀愛問題,或與領導或同事的關係沒有處理好,心情一直不舒暢,自己又無能為力。這種心理不耐煩的情緒若長期存在,人的記憶力會減退,情緒容易不穩定,在工作中會出現腦、手、口、眼四者不協調的現象。如管制員明明想給A髮指令,結果眼睛看著雷達螢幕上的B,指令卻發給了C。
管制員保持心理健康的路徑建議
1.接受自己,努力學習克服困難
很多心理學普及讀物和書籍都告訴我們要“愛自己”。對自己的排斥常常會導致極度愧疚、羞恥和抑鬱。相信自己的能力,珍惜自己的獨特性,不要低估自己。管制員的管制業務水準參差不齊,認清自己的實力和長處,並且通過不斷地學習磨煉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
每個人都要面臨挑戰和逆境,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能夠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對保持心理健康甚至生理健康都非常關鍵。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應對壓力和逆境的技術及技巧。應對逆境最好的建議是:對於有辦法控制的情境積極應對,對於沒辦法控制的情境被動應對。積極應對包括採取措施來改善情況,比如管制員的業務技能受到質疑,就去努力提高。被動應對就是指當我們不能改變現實的時候就接受它。
2.尋找希望,保持信心,幫助他人
大量研究已經表明,非常虔誠的宗教信仰能夠幫助個體面對可能遭受的迷茫、疾病和心理障礙。當世界一片黑暗的時候,強烈的宗教信仰會讓人們始終保持希望,樂觀地看待未來,同時相信目標終究會實現。
我們都會在生活中遇到難題。當我們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我們常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覺得自己能夠控制周圍的環境。在管制員的工作環境中,要是小到班組,大到科室,大家都能這麼做,我們就能創造一個積極的工作環境。伸出援助之手,可以幫助別人,也有益於提供幫助的人。
3.不害怕改變,學會適應
當我們呆板或不夠靈活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阻力,他可能使自己很緊張。當我們很靈活、願意改變那些對我們沒有益處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就能更好地適應環境。隨著民航業飛速發展,管制設備日新月異,管制規章制度不斷更新修訂,管制員需要緊跟變革的步伐,消除抵觸心理,認真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積極投入到管制工作當中。
(作者單位:華東空管局浙江分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