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郵基金鄧立新:繼續主攻成長型小股票

  • 發佈時間:2015-07-27 12:52:33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郵核心成長上半年實現利潤93.54億元,居主動偏股基金之首

  經歷了前期的暴跌行情後,基金為持有人實現的利潤額也陡然下降。據《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官方微網志微信:證券日報微基金)及WIND資訊最新統計,股基的盈利額由一季度的3135億元驟降到二季度的2083億元,降幅為33.55%,混合型基金的同期收益也下降20.53%。不過,也有如中郵核心成長等股基,不忘初心2個季度均為投資者帶來持續的穩定收益。

  中郵核心成長半年賺94億元

  據《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最新統計,在可對比的640余只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中,中郵核心成長二季度實現利潤45.92億元,排名第一;加上一季度47.62億元的利潤後,該基金上半年合計産生利潤93.54億元,依然是同類基金的第1名。考慮到資産規模的影響因素,我們從實現利潤與基金資産凈值的比值上看,中郵核心成長二季度利潤佔資産凈值比為41.35%,仍躋身同類前10名,體現了該基金經理較強的管理能力、賺錢能力。不過,助推利潤的基金資産規模卻不給力,該基金資産規模從一季度的181億元降至二季度末的111億元。

  是什麼讓該基金在二季度依舊保持著45.92億元的高利潤呢?

  上週末,中郵基金投資總監、中郵基金鄧立新投資工作室負責人、中郵核心成長基金經理鄧立新接受了《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的採訪,他表示,中郵核心成長能實現高額的利潤有2個因素,一是本身規模比較大,該基金在6月份之前資産規模曾一度達到近200億元;二是重倉的品種及其他品種保持著較穩定的收益,複權單位凈值上半年增長59.58%,行業排名前1/3陣營。

  記者翻閱了中郵核心成長二季報發現,該基金二季度開局保持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配置,保持電子、傳媒、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行業的配置比例,繼續保持軍工板塊的高配置比例,這一策略使得該基金在二季度充分享受到了小股票的超額收益。在倉位的選擇上,該基金提高了小股票的配置,降低了大盤藍籌的配置比例,從二季度市場表現來看,這一策略為該基金取得了較好的絕對收益與相對收益表現。

  對於凈值規模的下降,鄧立新向記者透露,中郵核心成長經歷了七八年的業績低迷後,在今年4月份中下旬單位凈值衝上1元,此後一兩個月便迎來了幾乎每天兩三億元的凈贖回,巨量贖回集中在單位凈值1元至1.38元的區間,實際上,股市暴跌之後該基金並無巨量贖回。

  下半年堅守成長型理念

  無論那只基金,都無法回避6月份下半月的那段暴跌行情,無法忘卻那段慘痛的回憶。《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注意到,中郵核心成長二季度末的持股市值佔基金凈值比達到93.83%,不但保持著高倉位,還比一季度增倉1.1個百分點;業績上看,在6月份後半個月,該基金凈值跌幅也較深,同類基金排名後半營。

  “現在回顧起來,那時的操作確實有一些失誤。”鄧立新坦誠表示,“那時候每天有兩三億元的凈贖回,我沒有減低倉位,沒有想到融資、杠桿引起了一輪非理性下跌,且下跌幅度超預期。”

  對於當下的震蕩行情,機會和風險在哪呢?寬幅震蕩下基金怎樣繼續為持有人穩定賺錢呢?

  “影響A股市場的流動性風險已經消失了,市場本身已經具備了流動性,我比較看好這次改革和轉型帶來的成長股機會,未來有不錯的收益或空間,並且可以放眼到未來的一兩年。我覺得是用時間去換取空間。”鄧立新向《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表示,“不過,近期這種非理性下跌引起的踩踏事件,給人們造成了的內心恐慌還會延續一段時間,市場信心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下半年比較確定的投資機會來自兩方面,一是國企改革,二是強國夢,諸如國防軍工、軍民融合等。”

  正如鄧立新所言,中郵核心成長二季報稱,該基金將繼續遵循成長型投資理念,行業選擇上,突出重點兼顧均衡配置。《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注意到,該基金二季度前十大重倉股中,有4隻是創業板股、3隻中小板股,另外3隻股票是總股本較小的主機板股。

  其實,基金經理的考核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和收益。鄧立新向記者介紹道,中郵基金看重絕對收益,對基金經理的考核主要有3條:首先是要有絕對收益;其次是要戰勝行業的平均指數;最後是看行業相對排名。“我覺得考核一個基金經理應該至少有3年的時間,這樣才比較客觀。”鄧立新補充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