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同康村,因原始股暴富之後

  • 發佈時間:2015-07-10 09:32:04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天波

  上世紀80年代,有人在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同康村附近的紫金山上發現了金礦。1998年,在此採礦的紫金礦業徵用了同康村村民在山上的所有田地,因拿不出足夠的現金補償,變相硬性攤派給每位村民一份原始股。後來,紫金礦業陸續在香港及A股上市。2009年,股票套現後,村裏分給每人79.6萬元。幾乎一夜之間,村民們都成了百萬富翁。人們開始談論“套現”“減持”“大小非”“基金”等,並嘗試投身於這個帶給自己鉅額財富的陌生市場。

  和財富一起涌入的人群

  遊琦仍清晰地記得6年前的那個下午。電視上演著“看不進去”的古裝劇,他斜靠在客廳沙發上,手裏緊攥著800多元的諾基亞手機,時不時摁一下上面的確認鍵。他在等待股票套現的第一筆現金款。從中午12時一直等到18時,手機才“叮”地響了一聲。59萬元,盯著那個數字,他蒙了好幾秒,隨即抓住正繞著茶几玩的兩歲女兒,親了半天,兩隻手夾在她臉上搓來搓去,女兒疼得哇哇大叫。“真是一夜暴富,做夢都夢不到。”説完,遊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不管是遊琦、遊龍文還是遊新建,他們都會強調一點,在當下的股市上,收益能翻倍是投資的目標,至於他們手上曾增值600倍的原始股,可遇而不可求。“那是祖輩留下的金山銀山,不是靠分析或者運氣來的。”遊琦指著遠處霧濛濛的紫金山強調説。在紫金礦業未勘測到那片土地上的金礦以前,村民們一直居住在那片山上,靠山吃山:種田、採蘑菇、做木材生意,微薄的收入勉強能維持生計。

  因為貧困,很多孩子沒有受過像樣的教育,大多十三四歲就出門打工謀生。2000年,在同康村上游開採金礦的紫金礦業因管理疏忽,導致攔沙壩潰壩,同康村2/3的房屋、田地被泥沙覆蓋。作為補償,紫金礦業拿出部分資金,在上杭縣邊上為村民們建造了新的村莊。面對突然的變故,村民們被迫遷徙到縣城生活,徹底變成了失地農民。“不敢想像。”看著自家90萬元修建的四層小別墅,村民遊揚瓊回憶,以前村子裏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現在家家買了小車,蓋了房子,還有幾百萬元的存款。

  突然涌進的錢財,打亂了村莊的固有節奏。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蜂擁而至。最忙碌的時候,村民們一天得接待五六批不同單位的人,桌子上的傳單五花八門。

  “我們全被騙了”

  “沒見過那麼多錢,有了都不知道該怎麼花。”村民游水瓊一收到錢,就全部轉給了自己在銀行工作的兒子。兒子大學學的是金融,比較懂理財。在他印象中,那段時間,全村的人都在“找門路花錢”。理財這個陌生的詞彙開始走進村民的生活。村委會曾兩次召集全村村民,為大家做理財以及金錢價值觀的培訓。遊龍文花100萬元買了信用社的股份,村主任遊孫良購買了價值90萬元的店舖,村民遊揚瓊則花12萬元購買了一塊144平方米的地皮。但最受歡迎的,還是那些來村裏借錢的生意人,他們給出的月利息均在2%左右。放貸一度成了村民們最青睞的理財方式。

  接受採訪的前一天,61歲的遊揚瓊還在打官司。4年前他借給當地一個包工頭69萬元,按照協定,包工頭在建完大壩後,應本利歸還,結果大壩竣工兩年至今,對方只還了15萬元。遊揚瓊討要多次無果,只能上訴。這樣的官司他手頭有4個,現在都處於判了卻拿不到錢的境地。

  近半年官司纏身的他,幾乎沒睡過幾個好覺。他想不通那些滿臉微笑跟他承諾收益的人,怎麼一轉眼就成了仇人。“是我太貪心?”他反思道。説完停頓了幾秒,又語氣沉重地問記者:“你説是不是我們農民伯伯太老實了,別人才會總騙我們?”他不願再提及那些過往的借貸細節。現在他只想把剩下的錢全部放在銀行,安安穩穩掙點利息。採訪快結束的時候,他突然説,有時候也挺懷念多年前的那個時代,窮得叮噹響,但人活得乾淨,沒那麼多騙子。

  “這個村子搞不好會因福得禍”

  除去各種未了的糾紛外,失去土地的村民們,現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尋找新的立身之本。記者第一次見到遊孫坤的時候,他正在村口跟人聊他的燒烤用品。2013年底,他投資100萬元和遊泰瓊等人合開了一家燒烤用具公司。首批生産的近千台燒烤爐,至今仍安置在160平方米的倉庫裏,無人問津。遊孫坤很著急,他們嘗試聯繫過很多經銷商,都因品牌無名而被婉拒。

  他和幾個股東商量,決定“先搞定大超市,再輸出海外”。“不能再輸了。”遊孫坤説,自己套現的470多萬元幾乎全做了投資,水電站、游泳池、金礦,目前都還沒有可觀的收益。

  燒烤用具公司是他第一次做産品,他想借此找到一條真正的生財之道,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安穩的生活。現在回想起來,遊龍文覺得對失去農地的自己來説,幾百萬元並不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因為沒什麼可以留給子孫。有時候,他寧願放棄這些錢,選擇土地,這樣就算窮,子孫們也可以靠著土地安穩生活。

  “現在沒後路了。”遊龍文後悔自己曾跟風買皇冠車,也越來越不捨得花錢。面對物價飆升的小縣城,他覺得“有1000萬元才有安全感”。賠掉300多萬元的遊泰瓊一點也不甘心,他又開始尋找新的投資項目,“必須做點事。”他想趁著自己還有精力,再折騰折騰,如果不行,就去廈門、廣州等大城市看看,重新做自己擅長的建築工程。他看不慣村子裏那些遊手好閒的年輕人。

  股票套現後,村子裏1/3的中青年開始瞎晃悠,也不工作。“小錢不想賺,大錢賺不了。”遊泰瓊表情變得複雜,“這個村子搞不好會因福得禍”。遊孫良覺得,這個村子唯一的出路在於教育。在一次地震捐獻中,他的兒子曾問他能否多捐點,遊孫良只給了100元錢。他告訴兒子,家裏的幾百萬元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你想多捐錢,就好好讀書,爭取將來用自己掙的錢捐1000萬元。“孩子自己有掙錢的頭腦是關鍵。”遊孫良認為,不管面對鉅額財富還是在縣城的新生活,這個村子還需要兩三代人,才能慢慢適應。

  (據《部落格天下》雜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