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海灘哪些行業在“圈地”

  • 發佈時間:2015-07-09 04:03:35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版圖文統籌 王志彥 本報記者 趙翰露 本版製圖 鈺珹

  商業地産的興衰,往往是經濟中心城市發展好壞的重要風向。聚焦到上海,無論是外灘的萬國建築群,還是小陸家嘴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這些承載著商業功能的建築,都是人們對上海這座繁華城市的最直觀認識。

  商業地産的租戶,構成了整座城市經濟運作的基本單元。租金幾何、空置率多少、租戶的類別和規模……數據背後,隱藏著城市經濟的不少“秘密”。

  租金價格:浦東寫字樓漲幅,反超浦西

  多家機構調查數據顯示,當前上海的商業地産價格依然處於高位,並保持上升勢頭。

  仲量聯行報告顯示,商場方面,上海核心商圈的底層租金均價已經從2013年一季度的48.4元/平方米·天,上漲到目前的51.8元/平方米·天。這意味著,在上海核心地帶的主流商場底層,租用一間50平方米鋪位,每月租金接近8萬元。

  相比之下,非核心商圈的租金要便宜很多。同份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上海非核心商圈的底層租金均價約為17.5元/平方米·天,僅為核心商圈價格的三分之一左右。

  寫字樓的情況則耐人尋味。報告顯示,上海中央商務區的甲級寫字樓租金均價,2014年末已經達到9.4元/平方米·天,這比起2013年初的8.9元/平方米·天,有了明顯上升。但是,分區域看,浦東寫字樓租金的上漲幅度已超過浦西。事實上,過去五年,浦西寫字樓的租金並沒有增長,反而有小幅下跌。而浦東寫字樓的租金,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開始一路上揚,並在2013年超過了浦西。

  價格的堅挺乃至上升,源於充分的市場需求,更昭示著經濟形勢的上揚。數據顯示,浦東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連年低於3.5%,可以説幾乎“滿倉”;超甲級寫字樓更是幾乎沒有可供租賃的面積。反觀浦西,由於近年來多個新項目落地,空置率一度在10%以上。不過,今年以來,不少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跨國零售公司,紛紛對浦西寫字樓表示興趣,目前浦西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已降至7%。

  租戶“圈地”:金融業最紅,製造業被逼退

  在上海寫字樓租戶來源變遷的圖譜中,有一條線索非常清晰:金融業相比其他經濟行業,已經連續擴張超過十年,並大有繼續延續這一勢頭的力量。

  世邦魏理仕的一份上海甲級寫字樓租戶調查報告,勾勒出了上海甲級寫字樓的租戶來源及其變遷。傳統上,上海甲級寫字樓的租戶,主要來自製造業、專業服務業和金融業。2005年,製造業租戶佔甲級寫字樓租戶26.4%,專業服務業佔23.8%,遠超金融業的14.8%。但在2014年,情況發生了極大變化:金融業以30.5%的成績,把製造業和專業服務業遠遠甩在了身後。

  這一數據變化,從側面印證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以及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特別是在金融機構聚集的陸家嘴地區,目前小陸家嘴區域內金融業租戶已經達到60%,行業集中程度超過中國香港的中環。上文提到的浦東寫字樓空置率遠低於浦西,並長年維持低位,背後也正是金融行業對寫字樓需求不斷上升的反映。

  與此同時,近年來,在金融行業內部,亦出現了戲劇性變化。報告顯示,整個金融行業的甲級寫字樓租戶中,銀行、保險等傳統類別佔比正在逐年下降; 相反P2P、財富管理、金融衍生品等新興行業企業,從無到有,目前在甲級寫字樓的租戶數量和租用面積都處於穩定攀升階段。

  而隨著核心區域甲級寫字樓的價格不斷走高,一些企業不得不選擇退出黃金地段。世邦魏理仕報告顯示,汽車業、建築業等製造行業,以及廣告、快消品等對商鋪面積需求較大的行業,外遷趨勢明顯。而金融、審計、律師、諮詢等行業,仍在核心區域的甲級寫字樓內不斷擴張。

  開店:奢侈品牌收縮,“輕奢”品牌吃香

  商場方面,和其他一線城市一樣,上海商場餐飲業強勁攀升的勢頭,眾所週知。根據仲量聯行統計,今年一季度,上海核心區域的商場中,餐飲業延續上揚趨勢,數量佔到全部租戶的32.4%;這也意味著餐飲業已經超過服裝業,成為商場的第一大租戶來源。

  另一個維度上,前些年持續擴張的奢侈品牌及高端餐飲,去年以來呈現明顯的收縮之勢。仲量聯行的調查顯示,目前,多數一線奢侈品牌已經暫時擱置了擴張計劃,只有一些定價稍低的“輕奢”品牌仍在擴張; 而中端市場的快時尚品牌,如H&M、Pull&Bear等,還有拓展新門店的打算。

  餐飲方面儘管整體上漲,但內部也有區分。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大型高級宴會型餐廳表現相對低迷,但小面積的商務休閒餐廳擴張迅速。

  事實上,以百貨商店、購物中心為代表的商業地産模式,這些年來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戰。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上海,也發生在其他城市。服裝業及其他行業衰落,餐飲業崛起;奢侈品和高端餐飲衰落,大眾品牌和休閒餐飲崛起。租戶數量漲落的趨勢,折射的是商業形態的變遷,電商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商業的衝擊已非一朝一夕。

  這一趨勢同樣蘊含著社會消費結構的變化,隨著諸多消費者眼界的提升,以及奢侈消費受到的限制,單純以“昂貴”作為首要賣點的奢侈品和高端餐飲,不再為人們所熱衷,取而代之的是個性鮮明,同時也具有較高性價比的新型“輕奢”品牌。

  在建商場面積:上海全球第一

  公開資料顯示,未來五年內,上海幾大重點區域內在建商業地産,總面積將達680萬平方米。

  到2020年,上海的商業地産格局可能將出現較大的格局變化。世博園區的央企總部聚集區已經開工,北外灘的目標是成為金融和航運聚集帶,南外灘的定位也是金融,徐匯濱江和前灘則定位於文化和休閒産業,虹橋商務區亦野心勃勃,希望對接長三角的巨量商務需求。

  數據更能説明問題。世邦魏理仕的統計顯示,目前上海在建購物中心面積達到410萬平方米,位列全球第一; 未來五年內,上海預計累計交付甲級寫字樓約725萬平方米,年均新增供應規模將超過150萬平方米。

  不可否認,在上海向“四個中心”奮力邁進之際,商業地産的空前繁榮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比如,甲級寫字樓的需求一直非常穩定,特別在是浦東金融聚集區內,空置率一直保持在較低水準。但是,也要注意到,爆髮式的供應增長,大多分佈在新興地區,而從數據來看,新興商務區無論是租金價格還是空置率,都與中心商務區有不小差距,結構性的供大於求難以避免。

  這一點,或許不僅只是商業地産業主們的新挑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