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考之後,謹防這些騙局

  • 發佈時間:2015-06-26 07:31:5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目前,高考成績已經陸續放榜發佈,很多家長和考生開始為升學而忙碌,尤其是那些孩子成績並不理想的家長,更容易陷入焦慮中。於是,一些不法之徒便盯上了這部分家長,利用他們迫切希望孩子上好大學、但又對現行高考招生情況不了解的弱點施展騙術。在此,本文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面對高考騙局一定要擦亮眼睛。

  內部指標:騙子慣用手段,莫信

  案情回放:陳先生近幾年做生意掙了不少錢,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兒子上個好大學。但遺憾的是兒子學習成績一般,高考成績剛過三本線。2013年7月,陳先生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劉某,劉某自稱認識某知名大學校長,手中有內部指標,但需要繳納贊助費。期盼孩子能上名牌大學的陳先生先後四次通過劉某給“學校賬戶”打了65萬餘元。直到劉某因詐騙多位考生家長被公安機關抓獲,陳先生才發現自己上了當。經查,劉某以“內部指標”等名義詐騙數額達200余萬元,最終以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法官提醒:以“內部指標”為名的高考錄取詐騙,是近年來最常見的一種詐騙方式,詐騙分子往往以“在高等院校有招生名額或特殊關係”等為名誘騙考生或家長“上鉤”。事實上,各大高校招生指標和計劃均需教育部核準後統一下達並向社會公佈,而最容易被詐騙分子利用的自主招生計劃和定向招錄計劃,也不是各高校可以自主決定的,其招錄工作也是在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下,通過教育主管部門開展的,絕非“只要花錢就能拿到招生指標”。

  降分補錄:錄取渠道可疑,查清

  案情回放:小王的高考成績剛剛達到一本線,根據以往經驗,一本錄取的幾率較小,上個不錯的二本院校還是可以的。在焦急等待錄取通知書期間,小王接到一個電話,一張姓男子自稱某一本院校招生部門負責人,表示學校某專業沒招滿,願降分錄取小王,但需要繳納5萬元手續費。小王及家長非常高興,在查看對方用手機發來的錄取通知書照片後,立刻將5萬元打到對方指定賬戶。後經公安機關偵察,張某已連續參與多起利用虛假錄取通知書詐騙考生的案件,張某等6名犯罪團夥成員分別被法院判處5~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法官提醒:錄取通知書一般採取郵政特快專遞的方式寄出,如果非用這種方式獲得,考生在接到錄取通知時,應登陸教育考試部門事前公佈的網站、聲訊電話或手機查詢平臺進行查詢,如查詢到的資訊與錄取通知書一致(包括錄取學校名稱、專業和層次等),則説明該通知書是真實可信的,否則就是虛假的錄取通知書。如遇到對方索要“贊助費”、“郵寄費”或其他費用,一般都是騙子,要立刻向教育考試部門或公安機關報案。

  “野雞大學”:低分可以入校,別去

  案情回放:2014年6月8日,剛走出高考考場的小趙就收到一份傳單: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校區位於首都北京,應屆生“免試入學”。傳單上面學校地址、招生電話、官方網站一應俱全。對高考成績不太自信的小趙一下子被打動了。暑假一過,小趙就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但沒想到的是,學校雖然位居北京,但校園其實就是京郊的一個舊廠房,顯得很不正規。後經小趙及同學們查訪,發現自己上的其實就是一所“野雞大學”,不僅不會有學歷,還耽誤了復習再考,甚至學費也要不回來了。

  法官提醒:每年高考前後,總會曝出虛假大學欺詐事件。而其中隱蔽性最強的屬於那些有實體校址的虛假大學。這類“大學”大多租用北上廣地區的校舍,學校名稱、網站也與一些正規甚至名牌大學接近,有的則號稱是重點大學的“二級學院”、“聯合辦學”等,且傾向於異地招生,讓外地家長和考生難以求證。一旦將考生騙到手,“野雞大學”通常會借用一些臨時辦學場所,聘請一些社會人士上幾堂課,最後以各種藉口讓學生退學,卷錢走人,換個校名再繼續行騙。法官提醒,不久前教育部公佈了正規大學名單,希望考生在報考學校時,一定要對照名單認真核對,避免上當受騙。

  自考職教:混淆辦學主體,瞅準

  案情回放:2012年小宋參加了高考,但成績不理想,正糾結於是復讀一年還是出去打工的小宋一天在上網時無意間看到,一所正規公辦大學正在招生,招生簡章上承諾:在本校區上課,畢業後發本校畢業證書,成績高低不限。看到這則消息後,小宋立刻與學校聯繫,負責接電話的老師答覆情況與簡章大同小異,並動員小宋儘快報名。興衝衝的小宋報名到校後,最初並沒有發覺異樣,因為軍訓和課程安排和統招生都是一樣的,就連吃住也在正規大學校園內,只是學校所發教材和任課老師與統招生有所不同。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了解,小宋才發現原來自己上的是由該公辦院校教師舉辦的一個自學考試培訓班,畢業發的也是該校的自考文憑。覺察到上當受騙後,小宋提出退學但遭到拒絕。後經法院主持調解,該培訓班才同意退還小宋部分學費。

  法官提醒:近年來,一些社會辦學機構明明搞的是在職教育培訓,卻打著與名牌大學合作辦學的旗號,甚至在招生時故意混淆辦學主體,直接説是名牌大學招生,並強調招進的落榜生與統招生一樣上課,頒發同樣的學歷文憑,誤導學生入學。有的甚至打出“包就業”、“全日制”字眼,讓學生和家長花了眼。根據國家教育部要求,2007年秋季起,部屬高校不得再舉辦全日制自考助學班,各地也根據不同情況出臺了相關規定,但仍有一些社會辦學組織租用正規院校校舍,聘請專業教師開展類似助學培訓,以混淆視聽。法官告誡家長及考生,在看到這類招生資訊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及時與學校招生辦聯繫驗證,避免利益受損。

  王彬劉文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