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創新要融入大眾衣食住行”

  • 發佈時間:2015-06-26 07:32:0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後在我們平臺上理財的各類客戶都有可能實現免費坐飛機、坐地鐵,或者給汽車加油……”在全民高喊“創新”的時代,過去以存貸款、支付為主的傳統金融體系如何走出一條創新之路?日前,小牛資本集團董事長彭鐵接受南方日報採訪,在彭鐵的構想中,所謂創新金融應該要讓金融深入到人們生活的界面中去,他認為這是創新金融的最終使命——“讓財富服務生活,而非讓其主宰生活”。

  當下正發展得如火如荼的網際網路金融是否就是創新金融的一個典範?在彭鐵看來,中國的金融創新還只停留在理念和模式上,離落地階段還很遠。創新金融如何落地?打造創新金融的生態鏈、從有用的大數據中挖掘有效資訊,這是彭鐵認為創新金融發展需要努力的方向。“理財可以不那麼強調財富的概念,而是傳遞一種生活方式和對幸福生活的構想。”剛走過三週年的小牛資本,從引進境外理財産品,到籌劃境外上市,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商業邏輯”,在彭鐵看來,這是創新金融能科學持續發展的要義。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卓泳

  策劃:劉勇 曲廣寧

  1.

  “做理財或可享受免費出行”

  看完《工業4.0》後,彭鐵萌生一個概念:智慧金融4.0。在智慧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各類智慧産品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而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金融是否也可以借智慧的東風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中去呢?

  “以後不同層次不同標準的客戶可能可以享受不同類型的免費服務,如免費坐飛機、坐地鐵、給汽車加油等。”彭鐵認為,相較於以往更注重存貸款、支付領域的傳統金融,未來的創新金融必將把服務鏈條往前移,實實在在解決人們生活的各類問題。儘管彭鐵描繪的這一景象目前仍未完全變為現實,但他認為這是未來創新金融發展的方向,“哪怕是往前推一步,創新金融都能上一個高度”。

  彭鐵認為,傳統金融太關注物質層面的東西,忽略了後端的軟體服務,而創新金融則可以給客戶淡化財富的概念,多傳遞一些生活的理念,讓客戶真正感受到財富正在服務生活。彭鐵所描繪的金融生活場景在小牛資本剛剛上線的“小牛錢罐子”中或有體現。據介紹,目前小牛錢罐子擬與多家機構展開闔作,為客戶提供打包的理財服務,客戶或可從中獲取免費便利的生活所需。

  此外,在彭鐵的“智慧金融4.0”的構想中,少不了網際網路對公司內部團隊的武裝,“我們前端有優質的人才,後端有強大的網際網路,二者雙劍合璧,以後一個人就有50個人的生産力。”他認為,智慧金融4.0不是把人取代,而是把人武裝得更好,讓每個金融服務人員産生更大的效益。因此,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把人嫁接到網際網路平臺上,讓每個人效益實現最大化,這也是創新金融以後要做的事情,“很多管理環節要用網際網路來提升,內部管理也要實現4.0”。

  2.

  “目前創新金融還在初級階段”

  “任何一個創新,都不是一個概念的橫空出世,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做新的突破。”談到創新的本質和精髓,彭鐵認為社會上具備很多碎片化的生産力,有觀念、理念、技術、文化等,把這些元素提煉出來,並實現最優的組合即為創新。他認為,目前中國的創新金融還在初級階段,只是模式和理念的創新,離現實落地階段還很遠。

  彭鐵在美國考察後發現,美國的金融生態鏈打造得比較成熟,有善於出點子搞創新的小公司,也有善於管理的大公司,小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把公司賣給大集團,生態鏈上的企業各自做到“術業有專攻”。他認為,在股市火爆的今天,一些大企業獲得融資就可以實現對小公司的並購重組,或是直接融資小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深圳提出未來要建設8—10家世界500強企業也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有一些大企業,身邊圍繞著小企業給其做配套,是一個很安全的金融生態結構。”彭鐵認為,創新金融生態圈的形成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良好的金融環境,另一個是合理的分工合作機制,以“大車拉小車”的形式,讓每個企業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最大的作用。

  此外,金融生態鏈的繁榮有賴於健康豐富的投融資渠道。彭鐵認為,中國一些創新金融的産品是假産品或偽創新,這點可以學習和引進國外的金融産品,“國外標準化的理財産品走過了很長時間,有一定的科學性,對資源的配置和獲利結構的設置都相對安全。”他認為,中國的金融理財産品可以引進或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而以往國內非常繁榮的擔保行業、民間借貸金融之所以不能持續繁榮下去,是因為沒有掌握合理的金融商業模式和核心規律,發行的産品必然是短命的,“相對而言,國內在金融領域學習的空間還很大,産品和模式都還在起步階段。”

  3.

  “金融創新風控環節最重要”

  在金融領域,無論是産品創新還是模式創新,都離不開金融最關鍵的環節“風控”,創新的同時如何兼顧風控?監管的滯後是否會帶來創新之下的無序?在彭鐵看來,創新和風控可以達到平衡,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

  “以前的很多創新是基於人的層面做決策,而如今是智慧和現代化的風控模式。”彭鐵多次提到“彭博社+高盛”模式,這是“資訊+投資”的良好決策模型,他認為,在智慧化、資訊化時代,創新金融應該用數據分析輔助大腦決策,智慧化的風控也將是創新金融風控要走的路。目前,小牛資本也正做這樣的事情,利用集團內100多萬客戶的資訊,採集相關業務的數據進行分析,建立數據模型,挖掘客戶的切實需求。

  儘管有人認為深圳的金融地位和實力都不及北京上海,但作為一家深圳本土的民營企業,小牛資本從未與北京、上海的大企業作比較。在彭鐵看來,深圳有著很好的創新環境,且毗鄰港澳,離國際市場更近,更有機會接觸國際市場先進的做法和經驗,更有利於深圳的民營企業向國際大企業看齊。“金融是沒有地域性的,如果以地域來思考金融業發展就狹隘了。”彭鐵認為,在市場需求和供給都已實現全球化的今天,企業更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瞄準每一個有需求的市場和人群,為他們帶來有價值的服務,企業的這種心態在深圳創新的土壤裏是最大的優勢。

  此外,彭鐵認為,中國目前的時代背景與西方發達國家大金融機構誕生的背景非常相似,“中國如今沉澱了巨大的國民財富,有強大的製造産業和不動産,也創造了很多創新的文化,到了該升級提煉的時候了,未來或許也能出現大的金融機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