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煤價回暖尚不足喜 産業整合急待破題
- 發佈時間:2015-06-26 07:32:5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 本輪煤價雖小幅反彈,但目前煤炭需求並未明顯回暖
◇ 我國煤價低,主要因為供需失調、産能過剩及進口煤衝擊
◇ 雖然經濟轉型升級導致煤炭需求減少,但煤炭在較長時間內仍將是中國的主體能源,行業健康發展有賴於整合提速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是煤價走向的風向標。近期,這一指數每噸上漲3元,保持每噸418元,今年以來首次實現連續多周上漲。對於這兩年“跌跌不休”的煤價來説,似乎已出現觸底反彈跡象。正因如此,煤炭市場信心有所提振。
但應注意的是,此次小幅反彈主因是6月初大型煤企試探性漲價所致。目前,煤炭需求並未明顯回暖,市場仍然供大於求,價格僅是企穩而已。下一步,煤炭行業發展仍有賴於經濟形勢支撐和行業整合加快。
曾經黃金十年
如今大不如前
在中國經濟增速較快的本世紀之初,煤炭行業經歷了風生水起的“黃金十年”。在市場高點的時候,5500大卡的動力煤曾上探至每噸1100元左右。而如今,往日風光難再,煤價已跌至9年來的低水準。
與之前的“財大氣粗”相比,煤企也步入艱難時刻。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全國重點煤炭企業已有80%以上虧損。今年1至5月,全國原煤産量14.6億噸,同比減少9321萬噸,下降6%;全國煤炭銷量為13.2億噸,同比減少1.27億噸,下降8.8%。
與此同時,全社會煤炭庫存持續40多個月超過3億噸,黑、吉、遼、冀、魯、皖等省份煤炭行業整體虧損。內蒙古最大的煤炭企業伊泰煤炭曾被認為是煤炭企業中生産成本最低的,今年也開始陷入虧損。全國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集團尚有盈利,則主要是因其向全産業鏈拓展,擁有鐵路和下游電廠。
煤炭行業之所以陷入困境,業內外已初步達成共識,主要原因即供需失調。在煤炭行業向好的一段時期內,各地煤企大幹快上,紛紛擴大産能。當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下游電廠、房地産和鋼鐵行業等用煤大戶需求減少,煤炭行業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供大於求的尷尬境地。
與此同時,能源供應和消費結構的多元化已是大勢所趨,更為環保和清潔的能源受到重視。近些年來,我國風電、太陽能、核電等更為清潔的能源佔比不斷加大,高含碳的煤炭佔比則逐步壓縮。
在需求壓縮的同時,煤炭産能卻仍然居高不下,産能過剩成為導致行業進入困境的癥結所在。2015年,我國煤炭産能在40億噸左右,在建産能也有11億噸左右。雖幾經限産保價,煤炭行業卻仿佛進入了一個怪圈。汾渭能源諮詢價格中心主任曾浩表示,“為保證資金鏈不斷,一些煤企虧本也得繼續生産,同時採取降價促銷的方式,這又加劇了産能過剩。”
在國際煤炭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進口煤也對煤炭價格造成較大衝擊。分析人士稱,澳大利亞是我國最大的煤炭進口國,因油價下跌,澳大利亞煤炭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運費和中國從北方港口運到南方的運費相差不大,對煤市有一定衝擊。中澳自貿區協定近期達成,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將逐步享受零關稅政策,對煤炭市場可能造成新的衝擊。
救市政策頻頻
整合有望推進
為了扶持煤炭行業健康發展,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不少針對煤炭行業“限産能、緊進口、控産量、減負擔”的政策,包括從控産、限産到力推長期協作合同,從逐步推動資源稅改革到對進口煤恢復關稅等。日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煤礦安監局又下發了《關於落實違法違規煤礦煤炭相關治理措施的通知》,旨在制止煤礦違法違規生産,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和煤炭行業脫困。
業界分析認為,雖然有關部門的限産令不斷,但在行業競爭比較充分的情況下,限産保價僅是一時之策,且在實際操作中難於執行到位,很難防止有些企業怕因此丟掉市場而私下多産的情況發生,陷入“囚徒困境”之中。
雖然經濟轉型升級導致煤炭需求減少,但應該注意到的是,煤炭在較長時間內仍將是中國的主體能源,煤炭産業仍是支援經濟發展的産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煤炭行業未來健康發展還有賴於産業整合提速,這將是行業做大做強,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按國家能源局此前公佈的計劃,2015年要淘汰煤炭行業落後産能7779萬噸、煤礦1254座。卓創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劉傑表示,在目前的行業背景下,整合是産業良性發展的大勢所趨,從中央到地方都備受關注。而且,因煤炭行業走低很大程度是需求所致,下一步的經濟走勢是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發電量是經濟運作的晴雨錶。國家能源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6%,在新年伊始連續下行之後,該指標近兩月連續回升,比4月微漲0.3個百分點。
可見,穩增長措施已經初見成效,經濟走勢壓力雖仍然較大,但已經初現底部特徵,如下半年這一特徵得到進一步確認,對煤炭行業需求提升也會有較大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