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值管理偏離正軌需要警惕

  • 發佈時間:2015-06-23 10:30:2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好的管理方式利於企業健康發展,而偏離正軌的運作模式或將帶給市場較大的傷害,近年部分中國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運作偏離,需要警惕。

  筆者觀察A股市場發現,今年以來,重組加市值管理的公司表現神勇,詭異式暴漲特徵明顯。雖然股價上漲有市場總體上漲因素的帶動,但筆者認為,這種上漲顯然更是受到了去年5月新“國九條”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的影響。當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值得肯定,但隨著一些公司利用重組加市值管理的刺激股價上漲,估值出現了較大的泡沫成分,資訊披露與操縱股價式的跡象出現,甚至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的跡象開始不斷體現。部分公司的市值管理已演變成一場鬧劇,其隱含的投資風險累積日甚,投資人利益有可能在鬧劇過後受到嚴重傷害。

  從現實市場情況來看,我們看到不少上市公司在進行市值管理過程,與股票發行的大環境密切相關。去年5月份鼓勵市值管理以來,中國股票發行依然採取的是審核制,這種體制背景下,可以為相關上市公司實施重組進而形成市值的上升題材提供節奏支援,其原因就是股票市場的殼資源價值依然。如果其他非上市公司想通過IPO,不僅要排隊,同時也具有相當的時間週期,重組的動力依然,這此也給了不少鋌而走險的上市公司與利益機構一個“噱頭”。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通過與相關機構形成市值管理運作,不斷的將外部資産通過重組形式裝入公司,實現規模不斷擴張,“講故事”刺激股價。對於利益機構而言,操縱股價與利用內幕資訊炒作獲利。從資本市場目前實際運作來看,一些公司打著市值管理的旗號,配合股東減持和管理層股權激勵,從事涉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行為,這些以市值管理為名的行為,其本質目的是維護少數人、個別人的利益,卻損害全體股東的利益,違反了“三公”原則,尤其對中小股東造成很大的損害,也挑戰了監管層的監管底線。

  筆者注意到,一些涉嫌違規跡象的績差公司,這些公司不僅不斷的重組,名稱與業務不斷變化而且配合相關機構進行時點性的定增、大比例分紅等,實際上內幕交易特徵較明顯。雖然管理層今年沒有對市場焦點類重大違規公司及時出手,但從監管層最新表態來看,出手治市從嚴的可能性加大。

  當然,對於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我們應該對好的公司給予肯定,不能全盤否定,但也應該看到目前突出的問題實際上已到一個非常危險的極端。2014年5月8日,國務院發佈新“國九條”中明確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此後一年多來,以做大市值為導向的價值管理如火如荼。今年5月22日,證監會對外公告查辦了一些案件,其中個別案件是涉及編題材、講故事來操縱股價,協同內外聯手操縱股價。當日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查辦工作主要針對六類市場操縱行為,涉及到12起異常交易類案件。從相關公司暴露出的問題看,實際上均有著偽市值管理的運作的現象出現。

  筆者認為,由於認識上的不清晰,當前市場上出現了濫用市值管理的概念,以此掩蓋違法違規行為的情況已大面積體現。實際上,市值管理(Market Value Management)是上市公司基於公司市值信號,綜合運用多種科學、合規的價值經營方式和手段,以達到公司價值創造最大化、價值實現最優化的一種戰略管理行為。其中價值創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礎,價值經營是市值管理關鍵,價值實現是市值管理的目的。市值管理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注重的是價值挖掘和資産的凈化,而國內則演變成股票價格的包裝與炒作、操縱與內幕交易等。成熟的資本市場沒有市值管理概念,而是指價值管理且需要嚴格遵守市場法律與規則,決不可內幕交易與違法違規、編造虛假資訊,否則將受到嚴厲的監管及時的懲罰甚至退市,而國內市場上,市值管理的公司公然違規違法,編制虛假資訊,聯手進行股價的對賭式炒作。

  總體來看,上市公司推行以價值為中心的市值管理是無可厚非,但“市值管理=價值管理≠股價管理”是市值管理的核心所在,目前所出現的打著以市值管理為名,進行編故事、操縱股價與精準配合,涉嫌內幕交易的公司已將市值管理演變成一場鬧劇,偏離了其核心。對於此,監管部門須嚴守底線,及時嚴格執法,以凈化市值管理市場,保護投資者利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