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股市新常態下 市值管理亟需正本清源

  • 發佈時間:2015-01-06 08:51: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編者按:

  “新國九條”著眼于資本市場發展的實際,從當前公司治理面臨的突出問題出發,提出了市值管理的概念。但市值管理仍是個新生事物,其內涵、目標、工具以及監管等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明確。特別是在當前社會資本大量涌入資本市場、並購重組高潮疊起的股市新常態下,市值管理容易被濫用。

  為引導上市公司正確認識和理解市值管理,上交所將進一步加強市值管理的實踐探索與經驗推廣,通過報紙等媒體進行發佈連載的方式,推動優秀的上市公司分享其市值管理的經驗與案例實踐。首批連載由中國石化等上市公司介紹其市值管理的經驗做法。

  “新國九條”著眼于資本市場發展的實際,從當前公司治理面臨的突出問題出發,提出了市值管理的概念。但市值管理仍是個新生事物,其內涵、目標、工具以及監管等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明確。特別是在當前社會資本大量涌入資本市場、並購重組高潮疊起的股市新常態下,市值管理容易被濫用。例如,證監會于近期宣佈立案調查的18隻涉嫌市場操縱的股票中,就有部分涉嫌“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通過上市公司發佈選擇性資訊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縱股價”等行為,這再次為正確理解市值管理的概念、及時澄清市值管理的誤區以及合理界定市值管理的邊界敲響了警鐘。

  審慎對待市值管理的概念

  “市值管理”是一個“中國製造”的詞彙,不能簡單地望文生義,否則極易給市場造成誤導。新“國九條”提出市值管理的概念是基於中國股市運作機制不健全、上市公司股價長期偏離內在價值、以及市場整體缺乏長期穩定回報機制的特定歷史背景下提出的。因此,正確理解市值管理的概念和內涵,必須牢牢根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實踐,深刻洞悉中國股市面臨的新常態,統籌研判、審慎對待。

  我們認為,現階段對市值管理的概念應作狹義理解,即,市值管理是以公司創造價值、股價合理反映內在價值、投資者分享價值為目標,建立公司股東、管理層與投資者市場化約束機制和利益協同機制,健全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項工具。市值管理的根本是價值創造,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工作中應厘清市值管理的誤區,注意邊界與底線,防止市值管理概念被泛化和濫用。更不能本末倒置,將市值管理理解為拉升股價、做大市值,任何脫離價值創造的市值管理是走不長遠的,只會降低企業的長期競爭力。

  及時澄清市值管理的誤區

  目前,市場對市值管理的諸多重要問題尚未達成共識,以致市值管理在實踐中存在較多誤區,給虛假披露、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提供了可乘之機。對此,我們認為:

  一是市值管理的目標絕不是拉升股價、做大市值。當前,市場對市值管理的目標存在較大分歧。特別是上市公司作為市值管理的主體,尚不能正確看待市值管理的目標。表現在,部分上市公司對企業價值與價格的關係、對股價的高低是否是評判市值管理的唯一標準表示困惑;部分上市公司簡單地將提升股價、做大市值作為市值管理的目標;還有部分上市公司過於強調市值管理的結果,而忽視更為根本的圍繞投資者回報最大化的日常價值創造。我們認為,上述認識均有失偏頗,科學的市值管理應該達成以下三個目標:一是通過引導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促進上市公司股東及管理層關心股價;二是在股價偏離內在價值時,鼓勵上市公司運用恰當的市值管理手段,引導股價回歸內在價值;三是通過市值管理抑制非理性波動,建立長期穩定的回報機制,吸引長期資金入市,完善證券市場基本功能。

  二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動力需要合理激發、區別對待。由於公司治理結構的差異,國有及民營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國有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多是中央或地方各級國資管理部門,其名下的股票市值與個人無直接利益關係,且管理層普遍缺乏市值考核及股權激勵,因此,其市值管理的動力略顯不足。而民營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多為自然人,股價的高低直接關係個人財富,市值管理的動力充沛,少數上市公司甚至想盡辦法借市值管理的名義進行股價炒作。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很難用一套科學有效、統一評價的市值管理標準規範所有上市公司。對國有企業而言,需要首先通過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等措施實現管理層與股東利益的協同一致,合理激發其市值管理的動力。而民營上市公司由於普遍關心股價,市值管理的重點應是明確界限、合理引導,防止其陷入概念包裝、題材炒作、股價管理的誤區。

  三是市值管理應當起到一定的市場糾偏作用。當前,市場普遍認為,西方以有效市場為基礎的市值管理在中國難以實施,因其市值基本可以反映企業價值,因此在西方只有“價值管理”而沒有“市值管理”的概念。而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不成熟,股價時常偏離內在價值,給市值管理帶來較大難度。針對這一認識,我們認為,正是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不成熟,市值管理的重要性才得以凸顯,市值管理的作用是在市場發生異常時,起到一定的糾偏作用,抑制非理性波動,穩定預期,避免資本市場大起大落,進而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衝擊。

  進一步規範市值管理的實踐

  自“新國九條”提出市值管理概念後,市值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市場已達成部分共識,但對其目標、底線、工具,以及如何進行監管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具體有:

  一是合理界定市值管理的界限,研究出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缺乏明確的市值管理規則、合規行為難以把握等是目前市值管理實踐面臨的重要障礙。既有的市值管理工具存在被濫用而導致內幕交易、市場操縱、虛假陳述等違法違規的可能性,行為界限較為模糊。如果不把握好市值管理工具的運用尺度,不加以區分地推廣泛市值管理的概念,容易誤導上市公司陷入概念包裝、題材炒作、股價管理的誤區,加大市場風險。只有明確界限,出臺相關指引,才能對上市公司和市場機構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加以認定,並採取相應措施,以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市值管理工作有序推進。

  二是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市值管理模式。市值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推動公司長期發展和為投資者創造真實價值。實踐中,市值管理的模式多種多樣,涉及資訊披露、投資者關係管理、股份回購、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分拆上市、並購重組、企業戰略與品牌行銷等。採用何種市值管理模式,關鍵要看能否設計出切實可行的工具,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既可以是舊方法的再完善、再認識,也可以是全新方式的探索,同時還可以是組合拳。現階段,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發揮董事會在市值管理中的積極作用,此外,培育市場價值投資的理念對於現階段開展市值管理工作也至關重要。

  三是研究改善市場整體運作機制,逐步建立“牛長熊短”的市場運作格局,從根本上改善公司市值。市值管理的核心是價值創造,要從本質上改善公司市值,還要改善市場整體運作機制,建立“牛長熊短”的運作格局。如,構建資本市場的制度信用,實現依法治市;平衡上市與退市,促進市場價格的理性回歸;改善投資者生態,促進長期資金、投機資金、套利資金和諧共生,發揮中長期資金市場“壓艙石”的作用;建立公司價值創造的長效機制,通過盈利能力、成長前景、行業地位、團隊素質、治理結構、發展戰略、投資者關係等深層次因素的提升,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等。

  上交所作為上市公司的一線監管者,始終致力於促進提升上市公司品質、建立長期穩定的回報機制,在市值管理問題上,我們也將一如既往地秉持這一理念,持續開展相關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經驗推廣。理論層面,我們已初步達成以下共識,即,按照公司自治、依法合規、充分資訊披露等基本原則,鼓勵上市公司開展市值管理,引導股價合理反映內在價值;通過完善規則、出臺指引等為上市公司創造有利於長期價值提升的制度環境;同時,堅決依法打擊以“市值管理”為名進行的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實踐層面,我們于2014年下半年開展了市值管理案例的徵集活動,召開了以市值管理為主題的公司治理論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下來,我們還將推動優秀的上市公司分享其市值管理的經驗與案例實踐,通過報紙等媒體平臺進行發佈連載,以宣傳和推廣好的市值管理經驗做法,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正確認識和理解市值管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