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源危機倒逼高校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6-18 01:29:5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教育時評

  圍繞“高考”——當前中國最受重視的考試,呈現出兩幅看似矛盾的圖景。一邊是考生和家長的“考試焦慮”:安徽毛坦廠中學陪考的父母們搶燒頭香甚至引發火災,“萬人送考”的場景過兩天可能還會在一些地方再現。一邊則是一些高校的“招生焦慮”:有考生收到雪片般的招生廣告,同質化的學校、專業描述讓學生們無所適從。

  近日,中國教育線上發佈的《2015高招調查報告》,提供了一些“大數據”。報告顯示,包括河南、山東、廣東等地在內的多個地區,已連續4—5年未能完成招生計劃,尤以二本與三本院校最為突出,個別地區超過10%的招生計劃無法完成。

  “生源危機”背後,是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加速上升。近兩年來,這一數據平均增長4%,2013年已達34.5%。入學率的大大提升,使得學生和家長的主動選擇權大幅增加。“考上好大學”取代“考上大學”,成為許多家長和考生的最高目標。而高校從過去的“我選擇”變為現在的“被選擇”,其教育結構類型的不夠合理、部分高校辦學品質不高、特色不鮮明、同質化傾向嚴重等問題,就愈發鮮明地暴露出來。

  因為種種原因,近年來,一些高校在考慮自身定位時,出現了高層次、綜合性、研究型的趨同追求。不僅本科院校朝著綜合性大學邁進,高職院校也如此,導致的一個負效應,就是失去了自身特色。其中尤以地方院校最明顯。以湖北為例,2013年全省67所本科院校中,有62所開設了英語專業,僅從設置的專業角度看,各校之間差別並不大。

  還有一些高校,在專業設置上不顧自身定位和條件,什麼熱門就開什麼專業。在2014年度高校新增本科專業名單中,新增開設物聯網工程等10個熱門專業的高校,竟佔申請新增專業高校總數的22%以上。

  凡此種種,使得高等教育機構出現了規模變大、學生變多,但品質卻難以提升、文憑“含金量”不足的現象,帶來招生難與就業難的雙重壓力。應該説,高等教育的普及,是我國培養高素質勞動大軍,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但如果高校求數量不求品質、求規模不求效果,這樣的目標將難以實現,甚至還可能出現一些人所説的“高教泡沫”。

  當前,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正在全面啟動,改革的指向是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這就使得一些高校的“生源危機”在未來幾年或將持續,甚至更為嚴峻。換個角度看,招生進入“買方市場”,正可成為高校實現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倒逼一些高校推進綜合改革,激發辦學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特色辦學理念和辦學效能,最終實現“品質與特色自覺”。

  優化結構,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強化特色,促進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長,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這樣的辦學思路已提了多年,但似乎從未像今天這樣緊迫。期盼市場的自由選擇,能夠成為高校提升品質的驅動力,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過程中,真正“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