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談荒漠化防治

  • 發佈時間:2015-06-17 09:17:34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6月17日是第21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荒漠化防治,已成為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難點和重點。圍繞如何加快推進荒漠化防治、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防沙治沙執法年等熱點話題,新華社記者近日採訪了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

  近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000萬公頃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相繼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強防沙治沙,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顯著成效。”張永利説。

  過去5年,累計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實現了沙化面積和沙化程度的“雙減少”,極大地改善了生態和民生,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但同時,張永利還表示,當前我國荒漠化防治形勢十分嚴峻。他説,我國現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國沙化土地面積173.11萬平方公里,在我國北方形成了一條綿延數千公里的風沙帶,是受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區,受影響的人口超過4億人,也是生態最為脆弱和治理難度最大的地區。

  推進荒漠化防治以改善生態改善民生為主要目標

  “防治荒漠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張永利説,《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在張永利看來,推進荒漠化防治,要以改善生態、改善民生為主要目標,堅持保護優先、科學治理、適度利用原則,注意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

  首先要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在沙區內嚴禁濫開墾、濫放牧、濫樵採、濫開發,濫用水資源,嚴格保護沙區森林植被。重點推進“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地區防沙治沙,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實施一批治沙工程,集中治理並改善重點區域生態狀況。

  同時,要堅持依法治沙。進一步貫徹落實《防沙治沙法》,增強全社會防沙治沙法治意識。加大執法力度,對破壞沙區生態的行為“零容忍”。建立健全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獎懲、沙區植被保護紅線等制度,並認真組織實施。

  張永利透露,將研究建立穩定的政府投入機制、荒漠生態補償政策、防沙治沙獎勵補助政策,完善金融扶持和稅收減免政策。

  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試點進展順利

  據張永利介紹,當前,我國有120多萬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暫不具備治理條件,這部分沙化土地大多是連片的流沙或戈壁,條件嚴酷,生態惡劣,對我國生態安全構成重大威脅,亟待採取嚴格的封禁保護措施,遏制流沙擴展,改善和恢復生態。

  為此,我國前年啟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補助試點。2013-2014年共下達中央財政補助資金6億元,在內蒙古、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7個省區53個縣開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試點,總體進展順利。

  日前,國家林業局研究制定了《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管理辦法》,以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和管理。辦法明確,劃定和管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應該堅持“統籌規劃,嚴格保護,集中連片,突出重點”的基本原則。保護區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封禁設施建設、管護隊伍建設、固沙壓沙、成效監測等。

  首屆“防沙治沙執法年”活動重點督查惡化沙區生態事件

  今年是《防沙治沙法》頒布的第十五年。國家林業局決定在2015年開展首屆“防沙治沙執法年”活動。將每年的9月定為“防沙治沙執法檢查月”,並組織相關單位組成執法檢查組,開展實地執法檢查。

  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為:調查破壞沙區植被、沙漠排污等惡化沙區生態的事件,沙區建設環境影響評價、單位治沙責任制等情況。

  “一旦發現違法行為,立即依法處理,對於特別重大的沙區環境事件,要當即督促當地有關部門依法立案、依法取證、依法處理。”張永利表示。

  張永利説,通過此次執法年活動,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建立防沙治沙執法的長效機制。針對當前防沙治沙執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並出臺地方規範性文件。努力構建職責清晰、懲罰分明、程式公開、效果明顯的防沙治沙執法體系。(記者劉羊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