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喜喜連長”張永進:把大愛灑在崑崙山下

  • 發佈時間:2015-05-25 03:31:4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蔡國棟

  皚皚冰川,巍峨崑崙。

  “萬山之祖”崑崙山壯美、無聲地佇立在祖國西部邊陲。崑崙山南緣山麓下,是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最邊遠的少數民族聚居團場——兵團第十四師一牧場。這裡,有一位各族群眾津津樂道的“喜喜連長”,名字叫張永進。

  不久前,傍晚時分,記者在一牧場場部,見到61歲的張永進。本該今年元月退休安享晚年的他,又回到工作崗位,被返聘為一牧場政法委書記助理。“再幹兩年,就去照顧孫子,享受天倫之樂。”張永進説。

  一牧場水草豐美,因地處和田地區策勒縣四鄉之間,牧場彼此交錯,偶有草場糾紛。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兵團與地方解決草場糾紛的辦法就是在地界之間埋羊糞灰。因羊糞灰不易分解,遇到糾紛一鏟下去挖出來便可分清地界。可時間久了,牧工、牧民忘記羊糞灰的確切下埋位置,越界放牧在所難免,因此經常發生糾紛。

  這只有張永進能解決。“他對一牧場每座山頭都瞭如指掌,遇到草場界限不清,他找準位置一鐵锨下去,就能挖出當年埋的羊糞灰。”一牧場場長田玉山説。

  2006年2月,一場大雪模糊了草場邊界,策勒縣奴爾鄉阿其瑪村的1000多頭牛羊進入了一牧場草場。隨後,阿其瑪村村民與一牧場職工發生了衝突,十幾個人扭打在一起,不一會便聚集了200多人,爭端迅速升級到緊張對峙。

  張永進騎上摩托車一路飛馳趕到現場。“住手!”他衝上前,順勢奪過一根棍棒,將雙方挑頭打架、情緒幾近失控的人喝住,鬥毆場面即刻被控制。

  “‘喜喜連長’來了!”不知誰喊了一聲,大家都靜了下來,200多雙眼睛齊刷刷投向張永進。“一牧場和阿其瑪村一直是好鄰居,沒有團結穩定,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為爭草場傷了感情,不值!”張永進大聲用維吾爾語説。

  從穩定大局到法律法規,張永進真誠説理,所有人都靜靜傾聽。

  “一牧場的草牲畜吃不完,咱們每年讓出一塊草場支援阿其瑪村,大夥看行不行?”張永進徵詢意見。

  “行!”在場的一牧場職工異口同聲。為徹底解決草場界限不清問題,張永進還提議在爭議草場中間畫條線作為界限,兩邊再各留20米當做緩衝區。如今,雙方再未因草場産生過糾紛,而且關係越走越近,相互聯姻的家庭多達120多戶。

  語言是相互交流的“金鑰匙”。20年前,張永進開始自學維吾爾語,隨身攜帶收音機收聽維吾爾語廣播,每晚收看維吾爾語電視新聞。慢慢地,張永進能流利地聽説維吾爾語了,開會學習、入戶走訪,他都用維吾爾語和維吾爾族群眾交流。

  消除了語言障礙,維吾爾族群眾都以和他交朋友為榮,只要見到他,總能心生歡喜,“喜喜連長”的名聲就迅速傳開了。

  “用心用情,才能融入少數民族群眾。”張永進説。

  30多年來,“喜喜連長”在給他人帶去快樂的同時,對自己兩個孩子的照顧卻非常少。工作忙,張永進幾個月才能從高寒山區回場部一次,只好把孩子寄養在策勒縣的岳母家。

  女兒張敏説,過去她一直無法理解父親。而今走上工作崗位後,她明白了,那是因為父親的心中裝著大愛。據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24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