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請把聊天當回事

  • 發佈時間:2015-06-14 05:27: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散文家陳之藩在台灣編譯館上班,正好和梁實秋是鄰居。幾乎每天晚上,他都去梁家吃晚飯、聊天。他倆當了四五年鄰居,也就聊了四五年。離開台灣後,陳之藩受胡適鼓勵,去美國賓大留學,也常找胡適海闊天空地閒聊。後來他回憶説,與胡適和梁實秋聊天,收穫很大。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人獲取知識的渠道,各有不同。悶頭學習固然好,但終究是單方面接受知識。而且一味埋頭前行,一旦走錯方向,容易撞上南墻。有個人聊天説話,分享點撥一下,就好很多。獲取知識的渠道,也一下子變得寬敞起來。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正是如此。陳之藩是電機學教授,最終能成為散文大家,除了自身努力,那些寶貴的聊天經歷,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何況有時候聊天,還能聊出經典。西方有柏拉圖、東方有孔子,他們留下的兩本傳世之作,本質是聊天記錄。我認為會聊天的人,一定會寫東西。因為出口成章是即興發揮,最難。關起門來寫東西,有參考書和網路的幫助,引經據典、堆砌詞句不是難事。但聊天不同,它考驗人的暫態反應和發散思維,而且話説出口,還收不回來。這就好比演話劇和開演唱會,沒有機會“NG”或者“掐了不播”,靠的完全是現場功力。若有誰聊天時常常口出金句、發人深省,此人必定是高人。

  聊天這事兒,原本就是“拉家常”。尋常人等、街坊鄰居,大家聊起天來,無非就説一些家長裏短的尋常小事,談一點為人處世的道理,有時也會扯扯時事。所以聊天得平易近人、設身處地,讓人聽得進去、説得出來,交流才能更加順暢。若和故作高冷、故弄玄虛、堆砌辭藻或者自説自話的人聊天,一定是味如嚼蠟。“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聊天對人際關係的影響,非常重要。

  “看著對方的眼睛説話”,那是面對面聊天,不一定時時能夠做到。所以人們常常借用工具,比如鴻雁傳書、郵差送信等,後來有了電話、短信、郵件,交流起來就更方便了。俗話説“見字如面”、“聞聲如見其人”。因為“字如其人”,見了對方親筆寫下的字,仿佛見得音容笑貌,聲音也是一個人獨有的特質,親耳聽到對方説話,也一定倍感親切。相比而言,如今的短信、郵件,包括微信等等,速度雖快,但都是通過電腦或者手機螢幕傳遞,看到的是資訊、是消息、是資訊,缺少了有血有肉的情感。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發消息的過程中人們多會加上一些表情符號,意在活潑生動,其實是彌補不得見的缺憾,讓大家在隔空聊天的時候,多一層對對方現時表情和反應的想像。也許也是因為那樣的原因,我們得空的時候,多會選擇用語音或者視頻聊天,來取代電子螢幕上的訊息。

  説到底,好的聊天,就是真誠相告、專心對待、説心裏話。如今生活節奏太快,我們常常會通過現代化的方式傳遞資訊,有時可能會在聊天的時候分心忙著做別的事、有時可能只顧著點讚甚至都不看看對方到底説了啥,有時還可能急於結束對話而選擇一兩句話應付別人。其實有些時候還是應該慢下來,認真地去打電話、見見面、認真專注地聊聊天。雖然現在聊天記錄已經難成傳世的經典,但若聊得好,至少還可以走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