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碎碎讀 能成金

  • 發佈時間:2015-06-14 05:27:4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碎片時間是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的新“資源”。短短幾分鐘內,你可以讀本感興趣的書,投身公益善事,或者做一些有趣的事。從本週起,請關注“碎片有料”——

  城市越來越大,上班的路越來越遠。要坐的公交車總是等不來,一班地鐵又剛開走……相信你已經掏出了包裏的手機,開始刷微信、看小説了。才看兩眼,車來了。

  作為一個上班族,像學生般踏踏實實看本書已經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爆炸式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內容”的閱讀環境。學會利用1分鐘、2分鐘的碎片時間,常常能積少成多,實現讀書清單上的計劃。

  移動閱讀

  擁擠的車廂,基本很難有空座,總需要你的一隻手抓住扶手才安全。超過手掌大小的東西就很難展開,而且單手也很難隨意翻紙張。隨時隨地可上網的手機被賦予了出行閱讀必備神器的新技能。

  上班路或長或短,站點間距也或長或短,但車廂環境一般都不會太好,周邊往往都很嘈雜,5分鐘、10分鐘就會被廣播或上下車的乘客打斷一下。很難用這些斷斷續續的時間來閱讀一些需要認真思考的東西,比如歷史、哲學、人文之類的書籍。時間太細碎,往往都是腦子裏的小人還沒擺好思考者的姿勢,甜美的雙語嗓音就開始報站名了。於是只好在再次開車後回顧下看過的幾段,時間久了,不免有些寸功未進的沮喪。特別是還需要兼顧公交車到站沒有、所排的隊伍有沒有什麼變化之類的資訊,如果在看推理、偵探、心理之類的讀物,很容易出現錯過站之類的麻煩。

  相比之下,“讀起來不太費腦子”的資訊和文章就成為了上班路上的最佳選擇。媒體從業者鄭敏在每天的“上班碎片時間”,喜歡看APP推送的新聞——財經早餐,再刷刷微信、朋友圈,和朋友分享吐槽下時事熱點乃至生活趣聞。我問她為什麼喜歡看這些,得到的答案是因為“每天工作太累了,以輕鬆愉快的方式接受新資訊是緩解緊繃神經又不耽誤工夫的事情”。對於這個觀點,蘭州大學學生張欣表示認同。張欣在西安實習時就常常在地鐵裏閱讀小説或新聞,談及自己在坐地鐵時的閱讀偏好,她總結為“章節篇幅小一點的,有趣,簡單一些最好,不費腦子的”。

  愛讀書的人更喜歡追求紙質書的閱讀感覺,可又舍不下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應有盡有的滿足。輕巧便攜的電子書和平板電腦的出現,成功促使越來越多的讀者將對紙張質感的依戀轉至線上電子書。電子書以及電子書閱讀器既實現了讀者隨時隨地的暢享閱讀,又滿足了一隻手在擁擠的地鐵裏不擾眾的要求。

  在尼爾森圖書公司此前發佈的《2014年全球圖書市場報告》中也可以找到佐證。報告明確提到,電子書仍是影響全球書業走勢的最大變數,在印度、中國、巴西等國,其電子書市場正在“快速成長”。

  “三上”讀書

  北宋歐陽修的《歸田錄》有一篇文章,講的是自己與朋友謝絳交流治學讀書。其中有這樣的經典名句: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説,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近,亦篤學如此。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大概是説,好友錢惟演平生唯獨愛好讀書,坐著即讀先秦百家著作、史書,躺著則讀各種雜記,如廁的時候則讀小辭。大概從未把書放下片刻。宋公垂在史院讀書的時候,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讀書之聲,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好學竟到了如此地步。而歐陽修表示自己所作的文章,多半也是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思罷了。由此可見,利用碎片時間讀書不完全是這個時代的産物,而是由來已久的傳統。

  雖然古時的“馬上”變成了今日的“路上”,但我們現在的讀書時間、內容其實和古時候的文豪們相比,差距也不大。

  睡前的半個小時到一小時是一天當中最安靜最完整的時間。泡上一杯香茗,清新的香氣在微黃的小燈下飄散,捧一卷書細細讀上幾頁,這段小時光就是全天最愜意的時間了。躺到床上看書,目的不單是看書,也是為了更好地入睡,多數人愛看一些歷史、社會、人文、傳統的經典,在睡前讀上幾頁需要好好品味的書,品出一點愜意然後和周公談一談。

  廁上書該是什麼類型爭議就比較大了,有些人認為環境比較清幽,不適合看有深度的書,不然冥思苦想恐怕會影響如廁的初衷。不過也有一些人看來,廁上的“大便書”反而需要一些“力度”。

  回想高中時代的學習討論會,一學霸表示在自家廁上看完了整套《紅樓夢》,捎帶背下了慷慨激昂的《我有一個夢想》。到了大學,十點半以後依然亮著燈的廁所是如上甘嶺般的存在。三五個同學聚在一起,背完了數以千計的單詞、語法,或許是覺得環境艱苦,記憶尤其深刻,成績還挺不錯的。暑期參加高中同學會,學霸同學在那學期蹲著看完了《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

  在大城市奔波勞碌,飯時找個飯友也不是件易事,一人食又頗為尷尬。大廚烹制的菜肴就遠不如書本吸引人了。韓寒的尖酸、孫睿的刻薄、劉墉的直白、六六的世故、王朔的深沉,正如酸甜苦辣鹹般各有味道。如果飯菜味道不盡如人意,翻翻生活家們的美食之路,催眠下自己還是頗為有效的。

  碎片成金

  經常聽到有朋友在抱怨,工作太忙,生活壓力太大,沒時間看書。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只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還是可以抽出很多時間來讀書的。

  首先,每天留出半小時或1小時關上電腦,斷開手機的網路,給自己一個相對安靜的閱讀時間。每天花一個小時看10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3600多頁書,30年讀11萬頁書,11萬頁書足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學者,一個領域的專家。

  其次,要習慣於帶書。要讀書先得有書,帶在身邊才能想起看。在手機和平板裏面攜帶幾本書,等地鐵、等人、等上菜的時間都可以看上幾頁,慢慢地在不知不覺中就把一本書看完了,大大提高了讀書的效率。走路的時候也會有大量的時間,這個時候有聲書籍就是最好的選擇了,每天上下班路上倒公交差不多20分鐘,剛剛好能夠聽兩集新概念英語。

  多數人出門也會背包,喜歡紙質書籍的你,不妨把包背大一點,放下一本書也不會重多少。有座位的時候,工作間隙更加方便去看。畢竟有些時候電子設備可能會沒電,出故障等等,還有些場合不太適合拿出各種電子設備,這個時候紙質書籍就會很方便了。

  為迎合閱讀的新發展,紙質書的出版也在推陳出新。口袋書、手掌書的種類越來越多,品質也頗高,在書店遇到可心題材不妨多買幾本,碎片時間讀上幾頁,説不定書中的內容能給你留下更深刻的記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