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治“有償刪帖”須追根溯源

  • 發佈時間:2015-06-01 06:33:45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弓

  全國“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整治第一大案公佈,讓網民大跌眼鏡。湖北省破獲的這起大案,涉案省份22個,涉案人數2000人,涉案金額超過5000萬元,其中一名26歲從事刪帖業務的犯罪嫌疑人,4年凈賺780余萬元,平均月入超過16萬元。年紀輕輕就有這樣豐厚的收入,是他的同齡人望塵莫及的。嫌疑人自曝,全國每年刪帖産業的收益數以億計,從業人員數以萬計(據新華視點)。

  經濟學家們經常説,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那麼,“連辦案民警都不敢相信”的“有償刪帖”億萬元大市場,它的巨大需求來自哪呢?

  舉報官員的帖子,是重要來源。在警方獲取的犯罪嫌疑人刪帖資料中,有“官員包養情婦”等桃色新聞,有“官員擁有豪房、豪車”等腐敗新聞。山西某縣委書記有52條刪帖記錄,每條價格從300元到2000元不等,合計金額超過3.8萬元。“表哥”楊達才在被查之前,網上涌現大量舉報帖子,不少“公關公司”“刪帖仲介”及某些網路管理員,也刪過關於他的帖子。十八大後,全國出現過一股網路舉報高潮,那時刪帖者的生意非常紅火,經常忙到淩晨。

  企業也是刪帖大客戶。大量企業,特別是一些知名公司有需求,上市公司更是其中的大頭。每年“3·15”前夕,刪帖公司的相關訂單都接不過來,內容多是涉及老百姓生活的環境保護、食品安全、住房及醫藥等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

  還有就是公眾人物,包括演員、明星等。他們發現自己的負面資訊,尤其是關於“個人隱私、艷照或成名前的照片、視頻”等,都要求刪除。大概是因為這些人物錢來得比較容易,所以多數出手大方。

  上述三類的刪帖來源中,除演員、明星的帖子內容,涉及的多是自身的隱私外,企業與官員的刪帖,則都涉及公共利益。企業的不良行為,多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網上發帖舉報,則是對企業違法缺德行為的輿論監督。把這些舉報性質的帖子刪除,實際上掩蓋和保護了有關企業的不良行為,使消費者不能廣泛獲得正確資訊,無良企業又得不到及時查處。官員所刪除的帖子,多涉及作風與腐敗問題,它也是人民群眾對政府官員的一種有力監督。把這些帖子刪除,實際上就是包庇腐敗行為,讓他們得以繼續危害人民。而且,官員刪帖所花的錢,很多是公款支付。就是説,他們用納稅人的錢,為自己消除犯罪線索(其實作用有限),更讓人難以容忍。

  被刪的帖子中,不排除其中有道聽途説、造謠陷害的。即便如此,也不應花錢去刪除。不真實的,可以運用網路平臺加以澄清,惡意誹謗的,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以證清白。杭州娃哈哈集團因一條“飲料裏含有肉毒桿菌”的謠言,半年損失20多億元。他們沒有找人刪帖,而是把謠言始作俑者告上了法庭。杭州上城區人民法院5月28日作出判決,吉林農婦于某當庭向娃哈哈賠禮道歉,考慮到被告認錯態度和實際賠償能力,娃哈哈願意放棄20萬元的索賠金額,並自己承擔訴訟費用。這樣處理,既合法規,又切情理,不是很好嗎?

  總之,無論屬於何種情形,花錢刪帖,就是心中有鬼。所以,在查處“有償刪帖”的同時,對於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企業和官員的刪帖記錄,當要順藤摸瓜,一一追查。這樣,不僅能從中發現一些企圖矇混過關的腐敗分子,還能切斷“有償刪帖”的黑色利益鏈,從源頭上遏制這種禍國殃民的非法行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