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比書包更沉重的教育話題

  • 發佈時間:2015-06-01 06:33:45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范 昉

  今天是兒童節,忽然想説點什麼。

  一個孩子所受的教育,首先來自母親,那是搖籃邊的歌,一對一的教育。母親是無法取代的。其後,來自學校。學生將自己畢業的學校稱為母校,以示終生感念。

  上學這件事,是人生的開端。一個學齡兒童,背起書包,多麼單純,多麼快樂!只只書包,記載著孩子成長的歷程。無論是新書包,還是舊書包,媽媽的心意都是儲得滿滿的,希望兒女好好讀書,並且明白,書包有用舊的時候,知識的衣裳是永遠穿不破的!

  然而,書包是沉重的:一大堆作業本、課本,還有課外書。越來越多的孩子,使用起拉桿書包。現在的中小學生幾乎成了學習的奴隸,看到他們伏在桌上的時間太長太久,真讓人心生憐惜。我的外孫被要求多看課外書,但光老師統一推薦購買的就有《童年》《呼倫河畔》《兒童版史記》《三國演義》等,每天還有那麼多作業要做,哪有時間看?

  我們每個人説要給孩子“減負”,但“減負”遠沒那麼簡單,阻礙“減負”的因素很多:

  首先是“100分情結”。我們的教育一直為100分所累,孩子從小到大,每次考試,總是追求100分。孩子考了98分,家長還不滿意。這種“100分心態”是有害的。但不能責怪老師和家長們,是應試教育誤導了他們。我們整個教育體制培養的是解題能力,而不是創造力。為了分數,老師經常採取“關學”的辦法,令學生苦不堪言。

  其次是“名校情結”。教師和家長總是雙方聯手,要學生接受這樣的意識:如果你不名列前茅,那麼你肯定考不上“蛟川”“寧外”“藍青”“興寧”這些重點中學,以後也難考上“清華”“北大”這些名牌大學,於是畢業後你就絕無擇業的資本,平庸的人生等著你。考不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人生出路在哪兒呢?成為學生的心結。然而,所謂的重點中學,分配到每所小學的就那麼幾個名額,有資格去考的只是幾個尖子生。這是符合邏輯的,也是一種現實。要孩子盲目比拼,有意義嗎?

  再就是“起跑線情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或許有點道理,但是缺乏理性。受此影響,許多家長雙休日還要孩子去上音樂、美術、英語等各種附加的輔導課。平時很省儉,在這上面卻不惜鋪張。這些家長難道不明白,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呀。

  還有“網際網路情結”。我的兩個小外孫,小小年紀,就成了“宅男”。帶他們去爬山,車窗外的好風景,他們視而不見,因無暇顧及。表面看是孩子的問題,但我知道不能責怪他們。因為學校教育太重分數,很少安排戶外活動,與大自然幾乎隔絕,加上平時學業太重,沒有時間玩,他們只好在車上玩iPAD、上網。但沉浸在這樣一個虛擬的世界裏,人生還會是真實的嗎?我想,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不應該是平面的。

  上面説的這些,無疑比書包更沉重。

  如果我們的老師和家長能夠對孩子説:“你們中誰考不上大學沒有什麼,瞧瞧你們周圍,沒考上大學的人不少啊,沒考上大學就過普通人的生活吧,普通的人生也是不錯的啊!”我以為這才是教育理性和詩意的回歸。

  我還想説:如今學歷時代已經過去,即使考不上大學,自學成才的路也是很寬的。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從學校和老師那裏得來的畢竟有限,更多的是靠自學和從人生經歷中得到的,這是你的大學,也是我的大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