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有償刪帖黑幕:舉報官員帖子是重點刪除對象

  • 發佈時間:2015-05-21 07:21: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此飛 時言平  責任編輯:金瀟

  刪一條帖子能掙上千元,一天可獲利數萬元,月收入輕鬆過十萬元……近日,湖北省蘄春縣公安局破獲一起特大有償刪帖案,全國22個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額超過5000萬元。據犯罪嫌疑人供述,許多單位都會緊盯網上輿情,一發現有負面消息便迅速聯繫網站刪除,許多公關公司和個人瞄準這一需求,扮演著“權力掮客”的角色,提供刪帖,舉報官員的帖子是重點刪除對象。

  “有償刪帖”刪掉了多少舉報線索

  有償刪帖本身不是新鮮事物,但恐怕沒有多少人能想到,不經意之間,有償刪帖已經發展成能以“産業”自居的規模。兩個數據尤其驚人。其一,一名26歲從事刪帖業務的犯罪嫌疑人4年凈賺780余萬元,其二,犯罪嫌疑人自曝全國每年“刪帖産業”的收益數以億計,從業人員數以萬計。顯而易見,這並非權威的數據,但管中窺豹,強大的成長性與盈利性足以證明,有償刪帖這一遊走于灰色地帶的事物有著多麼強勁的市場需求。

  簡單做一個大數據分析:有償刪帖按網站類型和帖子熱度收費,刪除一條網帖少則幾百上千,多則幾萬,其中舉報官員的帖子是重點刪除對象,而這個産業的規模每年數以億元計,這樣算來,每年刪除的舉報官員的帖子無疑是一個極為可觀的數據。網路舉報當然不能排除不實或者惡搞的情況,但既然花錢刪帖,恰恰反證出這些“被消失”的舉報的真正價值所在。換言之,在有償刪帖的庇護下,多少問題官員得以逍遙法外?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有償刪帖暴露出其對社會的危害性。有鋻於此,2013年9月,最高法、最高檢聯合出臺司法解釋,明確規定有償刪帖為非法經營罪。今年初,國家網信辦等四部委還啟動了“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強力打壓之下,有償刪帖逆流而上,或許我們更應該反思:有償刪帖究竟是如何獲得生存空間?其做大做強,又是誰提供的“養分”?

  有償刪帖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表哥”楊達才在被查之前,網上涌現大量舉報的帖子,不少同行都刪過這些網帖。這意味著,如果不是在事故現場那個不合時宜的微笑,在極短的時間內引爆輿論,楊達才現在或許還安然無恙。這同樣意味著,有償刪帖實際上已成一條自救通道,因網路舉報而落馬的官員帶有極大的偶然性。

  網路舉報之於反腐,曾經被公眾寄予深切的期待。但很快人們就發現,網路舉報也是一把雙刃劍,其所帶來的“人肉搜索”等行為也有可能越過法律與道德的邊界。但事實上,網路舉報的真正困境在於,其利用技術手段拓寬了反腐的深度,譬如最大限度的資訊公開,但最終也必將受限于技術。你可以網上發帖舉報,我可以花錢刪帖,這樣一場拉鋸戰根本沒有止境。

  何以解憂?一方面,要擺脫網路依賴症,完善常規的舉報機制。比如暢通舉報渠道,加強對舉報人的保護等等。常規的舉報通道那麼多,為什麼舉報人選擇網路?無非是因為常規舉報通道缺乏效率,且風險更大。另一方面,還要杜絕“事情鬧大才處理”的監管陋習。花錢刪帖就安然無事,沒來得及刪帖的就出事,不是因為刪帖有多厲害,而是因為監管太乏力。

  非法刪帖的“黑錢”為什麼那麼好賺

  光是破獲的一起有償刪帖案,涉案金額就高達5000萬元,看來非法刪帖的“黑海”比想像的還要遼闊。在這根龐大的利益鏈條上,不僅綁著大學生、教師醫生、網路編輯,更有公務員、警察。而“刪帖産業”的客戶,主要包括政府官員、知名企業和明星等。

  非法刪帖生意之所以如此火爆,背後隱藏著旺盛的“黑色”需求。知名企業、明星“危機公關”花錢刪帖並不那麼讓人意外,只是官員群體成為利益鏈條的最頂端客戶,倒或許有些讓人難以理解。

  而結合官場生態以及反腐形勢,權力群體成為眷顧非法刪帖生意的主流客戶群,舉報官員的網帖成為重點刪除對象,並非偶然。一方面,網路舉報已經常態化、全民化,官員群體的負面資訊一旦捅到網上,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很容易擴大影響;另一方面,網路也正成為紀檢監察部門發現腐敗的重要渠道。花錢消災,勢必成為負面纏身的官員們的普遍選擇,因為這些負面消息擴大後的代價,顯然比刪帖費昂貴得多。

  網際網路的平臺,讓隱藏在官場生態上的負面資訊有了巨大的釋放和傳播空間。而官員的負面資訊大量釋放,無疑擴大了非法刪帖團夥的生財門路。令人憂慮的是,有多少熟諳“危機公關”的腐敗官員,通過花錢刪帖逃脫出公共視野,從而遠離反腐的視線?

  非法刪帖的“黑錢”為什麼好掙?主要的原因,是曝光出來的太多的黑幕、黑歷史、黑背景需要掩蓋。因此,要斷了非法刪帖的財路,抽幹有償刪帖的“黑海”,最根本的路徑,應該是讓這些負面纏身、黑幕重重的企業、官員走上光明的軌道。當權力被關進制度的籠子、當企業非法生産經營受到約束,黑幕、醜聞從源頭上得到控制,非法刪帖的利益鏈自然會發生斷裂,而龐大的有償刪帖市場也將隨之萎縮、瓦解。

  非法刪帖,某種意義上是樁“黑”吃“黑”的生意,即通過違法手段幫助涉嫌違法者掩蓋黑幕和醜聞。缺乏清正透明的土壤,無論市場生態還是官場生態,勢必成為各種黑幕和醜聞的叢生之地。負面資訊越多,非法刪帖的生意就越紅火。只有從源頭上控制負面和醜聞的大量産生,寄生於企業和官員黑幕、負面、醜聞土壤上的非法刪帖才會泯滅。而控制的方式,有賴於市場秩序的建立和官場生態的清明。

  某種意義上,非法刪帖不僅是網路監管不到位的副産品,更是市場環境、政治生態弊病的衍生品。非法刪帖的“黑錢”好賺,是因為有太多的遊走在灰色、黑色空間裏的組織和人的黑幕、醜聞需要被掩蓋。遏制非法刪帖市場,除了要加強對網路的監管,更重要的,是要剷除這些或灰色或黑色的空間,沒有了“黑色”需求的客戶群體,便意味著非法刪帖行業失去了寄生的土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