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村有活水潤民心

  • 發佈時間:2015-05-19 07:31:2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于險峰張仁軍

  在2008年以前,鐵嶺縣新臺子鎮楊士屯村還欠外債108萬元,是全市有名的陳情村。“這些年來我們發展集體經濟,逐年化解債務,村裏也有了積余。去年除了在上面的支援下新建了村部,還花了17萬元投入村路修理、安裝路燈、清理衛生等民生工程。”新臺子鎮楊士屯村支書張忠華對記者説。

  楊士屯村靠什麼發展集體經濟?近日,記者來到村裏一探究竟。原來,村裏利用山坡地長榛子的優勢,將4400畝荒坡地流轉給瀋陽市的一家農業公司種植,其中有村集體的山地300多畝,一畝地一年租金500元。在這家公司的帶動下,去年村民自己又種植了70萬株榛子樹。原來軟弱渙散的楊士屯村實現村強民富,每人平均收入由往年的7000多元變成1.3萬元,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初見成效。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近年來,遼寧省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中央部署,堅持因地制宜、科學發展,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取得積極成效。鐵嶺市按照省委的統一部署,在省委組織部指導下,著力在選好“會賺錢的人”、拓寬“能來錢的道”、管住“亂花錢的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取得較好效果。

  鐵嶺市堅持以改革促發展,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與農村二三産業有機結合起來,強化資源開發、資産管理、資本經營,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事業,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多種有效途徑——

  大膽實踐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鐵嶺市委書記吳野松在深入農村調研時多次表示:村黨組織書記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致富作為第一要務,帶動全村共同發展。

  鐵嶺縣李千戶鎮馬侍郎橋村以前産業單一,全村以大田玉米種植為主,經濟效益不高。村“兩委”對全村經濟發展思路不清,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內各種矛盾糾紛很多。2007年,村集體負債達到30多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還不到8000元。

  其實馬侍郎橋村是守著金山過窮日子,村裏還有一萬多畝的荒山沒有開發,山上的榛子林因為效益低被村民當作柴火林燒了。

  “山閒著也是閒著,要想法讓荒山為百姓謀利。”徐家輝告訴記者。2009年他當選為村支書後,多次組織召開“兩委”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反覆研究發展思路。最終,確定了通過盤活現有資源,經營山林資産,開發榛子産業,壯大集體經濟,引領村民致富。

  馬侍郎橋村將村集體1.54萬畝山林,分段、分批、分期向村民發包,讓村民平等參與、公開競標。經過幾年的市場化經營和民主管理、公開操作,一段山林價格從最初的幾千元錢一路漲到了現在的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資源盤活了,資産增值了,村集體經濟也不斷發展壯大。馬侍郎橋村不但還清了債務,還有了近30萬元的存款。

  村民靳永厚對記者説:“我家承包了15畝荒山長榛子,當年向村裏一次性交了15萬元,村集體受益的同時我家也受益。

  村集體有錢了還能為百姓幹不少事,更有能力幫我們致富,像去年村裏就把上山的道路修好了,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

  鐵嶺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彤向記者介紹説,近年來鐵嶺縣針對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沒錢辦事兒、服務能力降低、缺乏號召力、影響力和凝聚力等問題,明確提出以“經濟強村”為突破口,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過強化引導和扶持、拓寬增收渠道、加強隊伍建設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強村富民。

  馬侍郎橋村發展集體經濟是典型的土地經營模式,而銀州區龍山鄉七里村是典型的服務創收模式,將原七里工程隊改建成七興集團,下設建築公司、橋梁築路工程隊、物業公司等,承接勞務服務,每年為村裏創收幾百萬元,成為了“全國十佳小康村”。

  鐵嶺市大膽實踐,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涌現出資源開發模式、資産經營模式、産業帶動模式、土地經營模式、服務創收模式、資本運作模式、鄉村旅遊模式等多種模式,促進村級經濟的發展,實現村集體和村民共同富裕。

  發展集體經濟,關鍵是要有一個好村班子、好帶頭人。鐵嶺市緊緊抓住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牛鼻子”,採取從優秀經濟能人中選拔、在優秀機關幹部中選派、在教育培訓中提高等多種方式,選好村黨組織書記,並注重建立和完善與之對應的管理、約束和激勵機制——

  選出能人健全機制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鐵嶺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德新説,幾年來鐵嶺市把富民強村作為全市農村黨建工作的“重頭戲”來抓,大力選拔“雙帶”能力強的優秀農民黨員擔任村黨組織書記,發揮村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積極拓寬村集體致富增收渠道。同時,強化村級財務管理,把錢用在“刀刃”上,實現了農村基層黨建與經濟發展“雙促進”。

  昌圖縣三江口鎮劉胡村原來外債高達240萬元,全村80%的人家有外債。在鎮黨委的支援下,把黃煙種植狀元謝成仁選拔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謝成仁上任後將2200畝玉米田改種黃煙,村“兩委”籌資成立了金葉烤煙生産合作社,鼓勵農民發展烤煙生産,煙農戶均收入達5萬元,合作社一年為村集體創收30萬元。

  鐵嶺市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合作社、外出經商返鄉等農村能人中選拔村幹部,充分發揮他們懂經營、善管理的優勢,提升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對本村沒有黨組織書記合適人選或村集體經濟發展效果不明顯的情況,採取從上級機關中選派的方式,幫助發展村集體經濟。目前,全市有12名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幹部選派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有300余名市、縣機關事業單位幹部選派到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對致富帶富能力不強的村幹部,市、縣兩級組織部門採取定期組織培訓的方式,增強他們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能力和水準。

  村集體有錢後也不能亂花,西豐縣更刻鎮小城子村“兩委”班子成員嚴格遵守“管賬不管錢,管錢不花錢”的財經紀律,一手抓村集體增收,一手抓控減非生産性開支,防止亂收亂支現象。成立民主理財小組,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開展民主理財活動,並向村民代表大會和村民會議報告理財工作。

  鐵嶺市要求村“兩委”管好用好資金,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供有力保障。規範村級財務管理,嚴格落實“村財鄉代管”制度,村裏每收支一分錢都要經過鄉鎮黨委的審核,確保支出科學合理、收入不折不扣。

  為此,鐵嶺建立考核評價約束機制,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列為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定期檢查各縣(市)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情況。要求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結合本村實際,提出任期富民強村目標和年度工作目標,接受鄉鎮黨委與本村黨員群眾的評議。評議結果將作為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工資報酬和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

  隨著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解決了村裏“沒錢辦事”的問題,村黨組織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服務能力有效增強——改善民生讓村民共用發展成果

  走進調兵山市曉南鎮鎖龍溝村嶄新的為民服務中心,記者看到,這裡不但有寬敞明亮的辦事大廳、活動室、農家書屋,還有專為村民享用的大健身房。鎖龍溝村支書高萬奇告訴記者:“村集體富起來的同時,並沒有忘記村民,村裏把集體收入中的大部分資金用於為村民謀福利,最大程度地把發展成果惠及到每位村民。村民的自來水水費、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業保險全部由村裏統一支付。”

  調兵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波説,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調兵山市有條件的村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傾力實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作為傳統農業地區,農村黨建始終是鐵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頭戲。“手中無米,叫雞不理”曾經是村黨組織在群眾中逐漸失去號召力和凝聚力的真實寫照。而現在,隨著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增強,為服務民生提供了一定的物質支撐,服務民生反過來又促進了村級黨組織凝聚力的增強,形成了相互作用、互動雙贏的良好局面。

  開原市慶雲堡鎮河東村實施了“美麗鄉村”工程,全村實現了柏油路戶戶通,給水、排水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成立了專業保潔隊伍,垃圾日産日清。河東村黨支部書記張鳳翼説:“村裏有經濟基礎了,著手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村民幸福指數。如今的河東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

  目前,全市1175個村,村集體有收入的548個,其中,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180個;村集體有存款的442個,其中,存款在10萬元以上的63個。全市村集體經濟實力逐步壯大,發展後勁日益增強,體制機制漸趨完善,不斷滿足農村基層建設、服務與管理的支出需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