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幾點思考

  • 發佈時間:2014-11-22 03:32:2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北京市順義區南法信鎮黨委書記李衍

  近年來,為強化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持續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北京順義區南法信鎮在健全工作機制、加強隊伍管理、創新服務舉措等方面做了不懈嘗試和積極探索,持續推進基層黨組織實現功能轉型和服務升級,為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奠定了基礎。

  科學構建覆蓋全面、運作有效的組織體系。科學合理的設置組織架構,是基層黨組織做好服務工作的基礎。通過廣泛吸納區域內各類組織,特別是非公企業組織,不斷擴大黨組織覆蓋面。一是創建新模式。根據社會組織結構的變化及基層黨組織拓展功能的需要,打破地域、屬性、類別限制,靈活設置黨組織,構建單獨組建、行業共建、區域聯建的新模式,逐漸把基層黨組織滲透到産業、融入到項目、輻射到黨員,實現基層黨組織“有形覆蓋”。二是充實新力量。按區域位置、行業屬性,統籌推進基層黨組織設置,著力抓好“兩新”黨組織建設,利用召開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會、組織新社會組織培訓會等途徑,逐一掌握全鎮“兩新”黨組織建設情況。根據不同領域黨建工作的特點,特別是對企業尚未成立黨支部、黨務工作力量薄弱的情況,建立聯繫人制度,加大指導幫扶力度。三是構建新機制。整合地區資源,著力構建城鄉一體化黨建資源共用機制、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共建幫扶互助機制,努力在黨員管理服務和發揮黨員作用方面取得新突破,真正實現基層黨組織“有效覆蓋”。

  著力增強黨員幹部自覺實踐、主動作為的服務意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地區黨員幹部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才能得到增強,服務型黨組織的創建才能得到內生動力。一是建立常態化的教育培訓機制。切實抓好黨員幹部理論學習。增強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建立健全學習教育制度,執行好每週一集中學習制度。完善黨員幹部教育培訓、溝通交流制度,提升黨員幹部整體素質。充分利用好科級幹部培訓、幹部“線上學習”、“公務員每月一課”等各類培訓途徑,依託黨課課堂、遠端教育課堂、時時教育課堂、主題黨日課堂“四大課堂”,宣傳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和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服務意識,強化為民意識。二是挖掘思想教育新載體和新渠道。嘗試運用資訊化手段搭建黨員幹部受教育的新平臺,重點推進“智慧南法信”建設,已通過黨建資訊平臺,向全鎮黨員發送前沿資訊、理論熱點、典型經驗和黨史故事等知識,目前已累計發送資訊15萬餘條。同時,在黨員遠端教育上開闢渠道,著手準備開通鎮村視頻教育系統,建設網上課堂,幫助解決流動黨員組織難、教育難的問題,提高思想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精心打造民需導向、直面基層的服務體系。一是著重構建上級黨組織服務下級黨組織的工作體系。上級黨組織要圍繞“六有”創建目標,在積極加強本級黨組織建設的同時,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帶動基層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加大對基層黨組織的指導幫扶力度,選優配強基層領導班子,實施“一定三有”的基層幹部隊伍保障機制。同時,引導基層黨組織探索建立吸納社會資本參與本地建設融資模式。增加基層黨支部開展活動的經費支援,今年我們提高了黨員活動經費標準,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以確保支部活動有序開展。二是著力構建機關黨員服務地區黨員工作體系。探索開展機關黨員聯繫地區全體黨員服務工作,特別是建立機關黨員幹部直接聯繫貧困黨員、老黨員、“一助一”等幫扶制度,將全鎮黨員組織動員起來,建立相應的投入保障機制。今年,我們通過開展包村入戶,大調研、大走訪等活動,及時掌握地區困難黨員和老黨員的生産生活狀況,實行重點慰問、定向幫扶,先後慰問地區黨員200余人,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共計21.7萬元。三是探索建立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群眾的工作體系。搭建服務平臺是建立與群眾聯繫的重要依靠;創新服務載體是提高黨員幹部服務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動力源泉。我們建立了機關幹部到村挂職任“第一書記”制度,完善了村“兩委”班子成員聯繫戶制度、黨員聯繫群眾制度、包村幹部制度,為黨員幹部服務地區群眾提供了長效保障。利用村莊社區化管理優勢,完善“網格化”管理模式,努力實現“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服務零距離、治理全覆蓋、社會齊參與”的服務治理新格局。同時,全面加強了以黨員服務為中心的平臺建設,深化“在職黨員幹部回社區”活動,黨員“過政治生日、爭做十表率”活動,推廣“黨群1+1”工作模式,使黨員幹部情感下去、身子下去、措施下去,增進群眾感情,解決群眾困難。

  加快構建運轉有序、作用持久的服務保障機制。制度管根本、利長遠。要使制度能夠得到有力執行、落實到位,健全的工作機制是根本保障。一是強化黨建工作責任制。突出“書記抓、抓書記”的主體責任,強化書記抓黨建的責任和要求。特別是加強對農村黨支部書記黨建工作的考核,與基層組織考評、幹部獎懲、表彰相銜接,真正構建地區黨委書記“第一責任”帶頭抓、分管副職“具體責任”牽頭抓、黨支部書記“直接責任”直接抓的責任體系。二是完善科學的考核機制。制定以服務成效和群眾滿意度為導向的考核考評體系,科學設定考核指標,突出對基層黨組織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業績的考評,提高群眾滿意度指標所佔的比重。對村(居)黨組織我們從多個層面、多個維度對基層黨組織進行考核測評,將基層自評、群眾測評、組織考評結合起來,加大群眾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服務評價權重;對鎮級黨組織在用好三種考評方式的同時,充分發揮好黨代表任期製作用,通過每月10日、20日黨代表接待黨員群眾來了解群眾所需,年底召開黨代會,徵詢群眾意見,為更好地服務基層打下基礎。三是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完善有助於得到群眾和幹部更加客觀、中肯的評價機制。今年,我們探索引入了第三方評估機構,全面獲取群眾對地區黨委、地區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建立基層黨組織晉位升級的長效機制,提高基層組織工作規範化水準。通過樹立先進服務型黨組織、優秀黨員,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我們以三家店村、南卷村作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試點單位,積極開展創建活動,帶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實現轉化提升、晉位升級,形成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的良好氛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