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再戰高端 國産手機廠商哪來的底氣

  • 發佈時間:2015-05-11 07: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辰光 曲忠芳  責任編輯:羅伯特

  

  Mate 7的熱銷點燃了國産廠商再度衝刺高端手機市場的熱情。近日來,華為、小米、中興努比亞等品牌最新的旗艦機普遍定價在3000元以上,要知道這一門檻曾是以往本土廠商不敢逾越的。相比于兩三年前的普遍折戟,當下智慧手機製造工藝成熟,用戶消費“胃口”轉變,國産廠商這一次與蘋果、三星掰腕子似乎顯得底氣十足。

  爭相再戰高端

  近日,中興努比亞推出了首款無邊框旗艦機Z9,即日起開啟預售,其中經典版售價3499元,精英版售價3999元,尊享版售價4499元。需要指出的是,這是中興努比亞首次將産品起步售價定在3000元以上。

  中興努比亞總經理倪飛將Z9的發佈定義為“開啟了智慧手機應用交互生態的革命”。數據顯示,國産手機廠商在2000-3000元檔位的佔比在上升,而Z9向3000元以上探路,中興努比亞自然希望扭轉一直以來“有銷量、無利潤”的困境,在高端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無獨有偶,在Z9發佈的同一天,一向走“屌絲經濟”路線的小米下大力氣推出了Note頂配版,售價定在3299元,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還冠之以“機皇”稱號,透露這款Note是“史上成本最高的手機”,晶片、攝像頭等主要元器件均採用了市場上最貴的。

  “不可否認,這一輪高端市場的爭奪戰是由華為Mate 7引爆的。一般來説,産品定價是業界最為關注,也是最讓手機廠商頭疼的一件事,既要保證不賠本,又想靠高性價比搶奪用戶和市場,Mate 7之前沒有一款國産手機定價在3000元並且銷量超過50萬的。”一位業內觀察人士如是説道。

  而在Mate 7風頭正勁之際,華為又接力推出了新産品P8,高配版售價3588元,寄望在3000元以上手機市場站穩腳跟。據第三方研究機構Gfk統計,今年3月,國內3000-4000元檔智慧手機市場中,華為份額與蘋果、三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市場風雲變幻

  一直以來,3000元都是國內廠商“心裏的痛”,是國産手機難以逾越的價格門檻。早在兩三年前,傳統的主流四大廠商——“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也曾向高端市場發起過衝擊,並紛紛打出了叫板蘋果、三星的大旗,可惜紛紛敗下陣來。

  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是,早在2013年5月時,聯想推出一款旗艦機型K900,將市場售價定在3299元。聯想為K900頗下血本,不僅邀來NBA湖人隊當家明星科比·布萊恩特前來代言,花了大量行銷費用,而且在産品設計上採用了全金屬機身,成為當時最為輕薄的大屏手機之一。然而,或許是聯想對3000元的不自信,甫一投放市場就降到了3000元以下,隔幾個月後價格連續跳水。儘管聯想官方並未公佈K900銷量,但據多家第三方數據預計,K900實際銷量較為慘澹。

  分析來看,彼時,蘋果、三星兩大手機巨頭均處於上升期,儘管消費者新鮮感在逐漸減弱,但市場購買力仍旺盛,國産手機廠商因品牌溢價不足,只能靠打價格戰、高性價比從中低端市場分一杯羹。市場風雲變幻,如今智慧手機市場變陣,作為智慧手機老大的三星走下坡路,盈利連續四季度下降,流失的市場份額成為國産手機廠商爭搶的增量市場。另一方面,智慧手機産品參數過剩,性能成熟,製造工藝門檻極大地降低。

  “可以説,這是國産手機廠商衝擊高端、提升品牌溢價能力的最好時代。”一位不願具名的國産廠商內部人士如是説道。

  勝算籌碼增加

  業內觀察人士指出,除了三星份額銳減、4G網路發展等市場環境利好國産廠商之外,國産廠商要想在高端市場佔據一席之地,或者説避免曇花一現,還需要從産能和行銷兩方面再下功夫。

  其中,從産能供應來説,這要求廠商對上下游渠道擁有較好的掌控能力。儘管Mate 7的熱銷與供應緊張有著一定的關係,但隨著征戰高端市場的廠商增加,饑餓行銷的伎倆恐怕將失效,因此誰能保證産能跟上行銷,誰才可能在短時間內搶奪用戶。

  而就行銷來看,計世資訊分析師郭暢認為,華為已經顯現出網際網路行銷的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過Mate 7的成功,由其他廠商複製也並非不可能,在保證産品品質和供應的同時,網際網路行銷調動起消費者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TMT資深分析師曾韜指出,國産手機市場上已經開始出現具備真正創新技術的産品,這著實令人刮目相看。實際上,“中華酷聯”四家國産主流廠商,除了在技術上略有欠缺的聯想之外,另外三家如果認真做事,都可以做出相當棒的産品來,但考驗他們的還有行銷這一短板,從華為Mate 7的熱銷看出,華為行銷水準進步神速,而酷派已與網際網路企業奇虎360達成合作,借力補足短板的可能性較大,而中興努比亞也在想方設法玩轉行銷。

  不過,聯想此前已將摩托羅拉移動收入囊中,對Moto品牌重新站在市場制高點寄予厚望。

  北京商報記者 吳辰光 曲忠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