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智慧手機市場“癲狂” 二手手機遭遇安置難

  • 發佈時間:2015-04-07 07: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智慧手機市場正越來越“癲狂”,然而當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相繼擁有多部手機後,怎樣處置“閒”下的手機便成為人們的一種“新煩惱”。業界人士認為,在舊手機的處理和二手手機市場的規範上,政府不能缺位。

  智慧手機市場“癲狂”

  繼360、阿裏、美圖等廠商前赴後繼進入智慧手機這一市場之後,格力、樂視、奇虎360以及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也要在2015年“造手機”了。

  首先登場的是李陽,這位瘋狂英語的創始人在他45歲時,選擇用這樣的方式繼續他的瘋狂。3月16日,李陽在其新浪微網志發佈消息,稱“瘋狂手機”即將在全國上市。第二天,李陽接著在微網志中公開了其手機照片,並列出了自己“瘋狂手機”的十大賣點。

  接下來要造手機的是近來頻繁登上各大媒體頭條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3月18日,説“分分鐘造手機”的董明珠真就在一次演講中向外界公佈了格力手機。據悉,格力手機目前已獲得工信部電信設備認證中心的入網許可及3C認證,預計很快將上市場。

  一貫以攪局者身份出現的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也再次出來“攪局”。3月30日,360宣佈上線手機官方社區,表明360手機正式進入與用戶互動階段。作為360今年的重頭戲,雖然手機産品仍在快速研發中,但周鴻祎的手機攻略已經開始。周鴻祎公開了自己再度宣佈進軍手機市場的原因,“其實就是三個字:好奇心。”

  而在超級電視之後,樂視也在著手準備推出超級手機。樂視方面的消息稱,將在4月14日在北京和矽谷同步召開産品發佈會,擬正式推出移動智慧終端設備“樂視超級手機”,賈躍亭也將手術後首次登臺亮相。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説2014年智慧手機的發展還有點非理性的話,那麼2015年如此多廠商的涌入則讓這個市場進入了“癲狂”狀態。雖然智慧手機市場的入門門檻很低,消費目標受眾也呈現多元化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隨意推出一款手機就能爆紅,更不意味著可以借此掌握移動互聯網的硬體入口,更多的可能是,在慘烈的市場競爭中,越來越多的手機品牌消失。

  “閒”下的手機怎麼辦?

  不可否認的是,全球智慧機市場正值高速增長期。

  根據IDC的報告,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在2014年創下接近13億台的出貨量。市場研究公司ICInsights最新發佈的《2015年IC市場驅動報告》則稱,到2015年,全球手機用戶量將首次超過全球人口總數。屆時,全球人口總數將超過74億,而手機用戶總數將略高於75億。

  看來,儘管競爭激烈,智慧手機還是有一定的增長空間。然而,當越來越多的手機用戶開始相繼擁有多部手機,怎樣處置“閒”下的手機便成為一種“新煩惱”。

  來自北京的張先生是一位數位達人,更是一位“果粉”。在新産品蘋果6手機上市後,毫不猶豫就入手了一台,但“閒”下的蘋果5該怎麼處理卻成了張先生近來發愁的問題。

  像張先生這樣的消費者其實不在少數。360曾在2014年發佈了國內首份《舊手機回收價值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智慧手機更換週期為29個月。到了2014年,約50%用戶換機時間為18個月,有20%用戶一年之內必須換手機,兩年之後的換機用戶比例降至30%。

  《報告》還顯示,多數用戶處理淘汰手機的方式是閒置或者送人,只有不到10%的用戶會選擇賣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原因是,手機的回收價格過低。據張先生介紹,他自己也曾到北京中關村等電子市場轉悠,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一部原價近5000多元的蘋果5回收價僅為150元。

  另外,與二手手機閒置頻度越來越快相對應,舊手機和二手手機回收的有效途徑卻是少之又少。記者在中關村等電子商鋪聚集區走訪時發現,以往無處不在的“手機回收”招牌已不多見。“現在手機回收市場正在萎縮。”一家商鋪經營者表示,即使從事手機回收,也多是“零散型”的散兵遊勇。

  同時,記者也撥打了多家手機品牌的客服電話,除極個別品牌外,大多數手機品牌均表示暫時沒有廢舊手機回收業務。

  更重要的是,大多數市民擔心把手機賣出去,其中的隱私會洩露。“手機放家裏比較安全,若是賣了,手機中的電話號碼、照片,落到不法分子手裏,那損失就大了。”張先生表示,手機已成為私人資訊“小秘書”,除了文件資訊,手機內還存有各種賬號,若這些資訊洩露,後果不堪設想。

  應儘快建立舊手機處理體系

  當消費者苦於不知該如何處理自己的廢舊手機時,一些電商開始將視線轉向了二手手機回收領域。其中,既有像58同城、閒魚這樣的全品類二手市場,也有像二手良品這樣的消費數位垂直二手平臺,而一些諸如愛回收網這樣的網站則選擇和京東合作,“以舊換新”。

  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説,這雖然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存在缺陷,那就是,平臺的信用難以和商家的信用相銜接,而且也缺乏交易保障。

  而業界人士認為,在舊手機的處理和二手手機市場的規範上,政府不能缺位。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兒童藝術團團長朱海燕建議,應儘快建立回收“舊手機”處理體系。

  朱海燕表示:“正規企業回收的電子垃圾一般只局限在‘四機一腦’這個範圍,然而真正的電子垃圾遠不止這5種,還包括廢棄的手機等各種電子産品。”

  據了解,我國從2011年起就正式實施了《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實施範圍覆蓋冰箱、電視機、空調、洗衣機、電腦等,但手機尚不在列,廢舊手機的回收處理尚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管。

  另外,儘管目前國家對舊貨市場回收手機作出了登記的要求,但是在真正執行的過程中這一規定卻形同虛設。因而,有法律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該聯合起來加強監管,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也有人士認為,相比之下,比政策更有效的則是龍頭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具體到舊手機問題,建議龍頭企業不應只關注出貨量,更要依託法律建立“回收量”,比如可以立法要求蘋果、三星等完成一定的舊手機收購量之後才能獲得相應的銷售權。

  據了解,現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要求高科技公司必須針對所製造的消費産品擬定具體的回收計劃或合法的生産程式,使其可在産品生命週期結束時加以回收、還原或處置,而不是被直接棄置。

  例如,美國消費電子協會(CEA)就主導了一項重大的業界計劃,稱為“消費電子回收主導計劃”。這項計劃由CEA與十幾家業界主導廠商在2011年4月共同推出,同時得到了眾多零售商、回收商、非政府組織和各級政府的支援,該計劃的目標是在2016年以前每年回收10億磅的電子産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