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哪幾種病拖住了你晨起的步伐?

  • 發佈時間:2015-04-20 09:31:49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范志紅

  清晨,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刻,陽光透過落地玻璃窗照到床上,我們“一覺睡到自然醒”,緩緩睜開雙眼,神清氣爽。這是理想中的畫面,而事實上我們離這個理想似乎越來越遙遠——每天早晨都是被鬧鐘吵醒的,在沒睡夠的痛苦掙扎中才不得不艱難起床,然後昏昏沉沉地開始這一天。那麼,是什麼拖住了你晨起的步伐?

  清晨起不來?可能暗示三種病

  早晨鬧鐘響了,是不是總想多賴一會兒?即使起來了也是頭昏腦漲的?

  只要一坐下來,不論吃飯、看書、看電視,還是和人聊天、開車,經常打瞌睡。這可能意味著你患上了嗜睡症。在睡眠中出現呼吸暫時中止,吸不到足夠的氧氣而讓身體缺氧,睡眠品質很低,所以白天疲累,這有可能是患上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另外,還有可能是精神問題造成的。希望逃避壓力而出現的賴床,或抑鬱症引發的睡眠過多等問題,需要通過其他途徑來解決。

  給身體制定喚醒程式

  睡眠,是身體休息、調整的時間,一夜休整後,在晨起時應該精力充沛。事實卻相反,每天早晨都覺得沒睡夠,起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怎麼才能改善?回答應該是:養成正確的睡眠習慣。我們的痛苦大多來自睡眠節奏紊亂、睡眠環境不良,以及沒有制定正確的喚醒程式(大多靠鬧鐘)。

  臥室溫度不要太低。尤其是冬天的早晨,被窩內外溫差太大的話,爬出溫暖的被窩需要很大的勇氣。室溫也不要過高,較高的室溫比較容易讓人入睡,但在醒來時會感覺昏昏沉沉。理想的臥室內溫度在16℃~21℃。同時,放一小盆水在房間內,別讓空氣太乾燥。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馬斯教授研究發現,日光會發出信號給生物鐘,停止分泌讓人睡覺的褪黑激素,驅動大腦裏的清醒神經元,幫我們清醒。睡前讓窗簾露一點小縫兒,這樣早晨的陽光就能透過窗戶照進來,告訴身體新的一天開始了,該起床了。

  對有些人來説一個鬧鐘不夠,經典的場景是:鬧鐘響了,關掉繼續睡,然後某一時間醒來發現,已經晚了。你可以多準備一個鬧鐘,兩個鬧鐘設定的時間不要相隔太近。如果只隔5分鐘~10分鐘,很容易伸手把它關掉,倒頭再睡。最好時間相隔30分鐘,第二個鬧鐘設定的是非起來不可的時間。兩個鬧鐘一個放在床頭,另一個放到稍遠處,必須下床才能把鬧鐘關掉。不過,睡眠專家認為,關掉鬧鐘後不要再睡。鬧鐘響後,大腦知道應該起床了,另一個鬧鐘過一會兒還會響,因此不會進入深層睡眠階段,此時再睡達不到休息的目的,有時反而覺得更累。

  調整睡眠節奏,定時起床

  剛醒還沒睜開眼睛的時候,可以用按摩來當促進血液迴圈,讓自己慢慢清醒。先用雙手掌緣由外向內按壓眼眶四週,然後是前額、臉頰、耳朵,用指尖以不同的力度輕輕拍打,直到摸遍整張臉。這些動作除了幫助我們快點兒清醒之外,對面部保養也有益處。

  睡足自己所需的時間,是趕走賴床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做不到在固定時間上床,那就試試每天定時起床。這樣堅持幾天,你會發現每天上床的時間也在悄悄地提前。6個星期之內,實際的睡眠節奏就會與你的生理節奏同步,身體建立了一套新的睡眠、起床模式,你到了固定的時間就有睡意,清晨起床也會清醒得多。

  不過,有兩點要注意:一是當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千萬不要睡“回籠覺”,以免讓生物鐘更混亂。二是週末也別放鬆,繼續保持這樣的節奏。如果週末熬夜,隔日起來已近中午,剛建立的模式又要推倒重建。如果週末一定要熬夜,最好還是在固定時間起床,中午再補覺。

  (據《北京青年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