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河南八類救助,一門受理(走轉改·一線調查)

  • 發佈時間:2015-04-08 03:4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任勝利  汪俊傑  責任編輯:羅伯特

  社會救助是給困難群眾雪中送炭的托底之舉,完善與否關乎社會正義。

  我國社會救助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等8類,由民政、人社、衛生、教育、住建等多個部門分頭負責。“九龍治水”存在制度漏洞:一方面重復救助、多頭救助;另一方面部分救助空白,遺漏救助。如何減少救助“碎片化”、打通社會救助“最後一公里”?記者前往河南汝州市進行調查。

  “碎片化”矛盾突出

  資訊互通、資源共用卡殼,遺漏救助難以避免

  4月,春光滿滿。在河南汝州市蟒川鎮便民服務中心,記者遇到郝溝村村民張成站及其家人。這是他們第一次來這裡尋求救助。坐在服務中心,張成站凝望著外面初春的陽光,滿心歡喜。

  “俺家的房子倒塌了,沒錢翻蓋。聽村裏人説,俺這種情況符合申請救助條件,就趕緊過來問問。”張成站説,“多虧現在的政策好,民政所的同志説可以先幫俺申請臨時救助。”

  “像他這種情況,符合申請危房改造的條件。”蟒川鎮民政所工作人員王亞紅告訴記者,“在過去,我們只負責在申請表上蓋章,需要群眾自己再到住建部門去申請危房改造資金,至於能不能申請成功,我們無能為力。”

  “能認識倆字的還好些,知道去哪個部門辦。像俺們這些不識字的‘睜眼瞎’咋辦,如果摸不著門,就只有回家繼續熬著,過一天算一天了。”張成站家人忍不住插話説。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像張成站這樣生活困難的群眾雖然佔比不大,但急需救助。2014年,蟒川鎮靠低保維持生活的人口有3482人,佔全鎮人口的5.6%。由於民政部門和其他部門資訊互通不暢,資源不能共用,導致一些急需救助的對象得不到應有的幫助。

  “我國社會救助制度主要分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等共8類,由民政、人社、衛生、教育、住建等多個部門分頭負責。單從民政部門來説,不同的救助又分散在多個科室。”河南省民政廳救助處工作人員張亞非説,“社會救助的‘碎片化’,必然導致‘九龍治水、政出多門’,多頭救助、遺漏救助、重復救助等現象也就難以避免。”

  “一體化”救助破冰

  依託便民服務中心,設立統一服務窗口

  社會救助工作關係百姓冷暖,關乎公平正義。如何減少救助“碎片化”,打通社會救助“最後一公里”,實現應救盡救,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問題。

  根據前期對困難群眾的調研,河南省先打開了“一扇窗”:全省依託縣鄉行政服務大廳和便民服務中心,設立專門針對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窗口”,統一受理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醫療、教育、住房、就業、臨時救助等8個方面的救助申請。

  “社會救助窗口”雖然面積不大,但功能不可小覷。汝州市民政局副局長任紅偉告訴記者,這個救助窗口整合了民政、教育、人社、衛生、計生、住建等行政管理部門資源,實現了一門受理。

  英張村村民任霞手裏攥著救助申請書,到“社會救助窗口”為長年患病的丈夫辦理臨時救助。一會兒工夫,手續已辦齊,工作人員讓她回去等候電話通知。

  張亞非告訴記者,“像張成站、任霞這類情況,以後只需到‘一門式’服務窗口,提供相應申報資料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就會儘快確定申請救助項目辦理歸屬,及時轉辦、分辦,跟蹤辦理結果,並將有關情況及時告知申請人。更重要的是,資訊互通、資源共用後,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為困難群眾提供‘打包救助服務’。”

  “以前沒有實行一門受理制度,主要是社會救助制度碎片化、管理分散化、資訊壁壘化導致各項救助制度沒有整合在一起,無法形成合力。”河南省民政廳救助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出臺的《河南省社會救助實施辦法》明確:社會救助體系由民政部門統籌建設,各相關部門密切合作。

  “一門式”難題待解

  互聯互通資訊平臺有待建立,協調、考評機制待完善

  隨著工作的逐步推進,“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社會救助機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和肯定,但在實際操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不少。比如,需要搭建一個互聯互通、公開透明、資源共用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資訊平臺,為社會救助各管理部門科學施救提供基本依據。

  在蟒川鎮民政所工作31年的“老民政”任建設看來,“打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和部門壁壘,消除分歧,形成合力,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他認為,《河南省社會救助實施辦法》僅對各成員單位作了大致分工安排,沒有詳細明確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需要召開社會救助聯席會議研究制定進一步細化辦理流程、各部門具體責任和辦理時限等配套政策。

  除此之外,專職工作人員的配備也是迫在眉睫的難題。“如果人手不夠,加上了解相關政策不足,就會造成‘批髮式’轉辦,給後面的救助工作造成被動。”任建設説。

  雖然“一門救助”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待解問題,但就整合“碎片化”問題及制度未來的拓展,河南省已逐漸從政策層面破冰。

  河南省鼓勵社會力量進入“一門受理”的大平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救助,可以發揮其提供多樣性專業化幫扶服務的優勢,有效整合社會資源,讓困難人群得到更多幫助。”河南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河南省將完善相關稅費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以設立幫扶項目、創辦服務機構、提供志願服務等方式,參與社會救助。政府還可通過委託、承包、採購等方式,把適合的社會救助服務,轉移給社會力量承擔。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08日06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