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二月二里的鄉愁

  • 發佈時間:2015-03-20 20:52:23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

  這歌謠,是兒時每到二月二,我和小夥伴們“繞火”時必定會哼唱的。所謂“繞火”,是把乾草、秸稈等用有韌性的細樹枝整齊捆好,再用稍粗一點兒的柳枝係好,做成火把,然後小夥伴們在空場野地上圍成大圈繞起來。

  童年時,那一天可大笑大鬧,大人也不來管,是一年中最快樂的一天。天還沒黑,我們就湊在一起,有的找乾草,有的找樹枝,有的找秸稈……天擦黑間,就能“繞起火來”。

  在“二月二,龍抬頭……”這聲調混雜的歌謠中,“火把”在晚風中呼呼直響,火苗通亮,一人一火把,場面十分壯觀熱鬧。但是,玩得雖然盡興,失火燒衣服是常有的事。因此,每年二月二,母親總要囑咐我,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燒著衣服。可是那時間,心裏只想著“繞火”,哪會把母親的叮囑記住!等玩夠了,回到家,才發現衣服被燒了幾個大窟窿,挨罵是躲不過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安全意識增強了,自然也懂事多了,“繞火”的事就不太熱心了。而且對於兒時唱的歌謠也有了新認識。二月二是春分,為龍抬頭之日,俗稱“春龍節”,也叫“青龍節”“花朝節”“踏青節”“春耕節”等等,名稱不少。有傳説那天是土地公的生日,要給土地公“暖壽”,有的地方還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而之所以被稱為“龍抬頭”,有一種説法是因為“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一個鐘頭後,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抬頭”的過程。

  這一天的習俗也不少。印象最深的是“剃頭”和“吃春餅”。先説“剃頭”吧,這天男孩子要剃頭,俗稱“剃個龍頭”,即俗話説的“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男子剃龍頭”。兒時的我,因為心裏只想著“繞火”,不願剃頭,母親還要哄著我,説給煮雞蛋吃。母親這麼一説,我就欣然讓鄰居二叔剃頭去了。實際上,春節前剃了一次頭,過了一個月,正好頭髮長長了,不剃頭行嗎?吃春餅倒是不錯,母親用白麵做的“春餅”,裏邊有蔬菜、肉攪拌的餡兒,特別好吃。“春餅”是圓的,寓意著一年團團圓圓。

  後來,我查閱了大量關於“春龍節”的資料,才知道,全國各地“春龍節”的習俗大不相同,講究也不少。唐代詩人白居易《二月二日》曰:“二月二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詩中反映的就是唐代春龍節的掌故。這天有踏青的習俗,難怪又叫“踏青節”呢。至於有人説,春龍節這天龍要抬頭否則就一年無雨的説法,實為笑談。世間本沒有龍,之所以過“春龍節”,皆是中華民族一種美好的願望寄託。仔細想來,我們過的每一個傳統節日,不都是企盼平安,祈禱祥和,希望安康,以及我們許許多多的美好憧憬與嚮往?

  於是乎,憶及兒時二月二,回憶當初“繞火”的情景,不就是企盼著新一年紅紅火火嗎?“繞火”只是一種形式,剃頭也是一種形式,吃春餅更是一種形式。在形式的深處,正是我們生活中最美好、最亮麗的東西,事業紅火、愛情美滿、日子祥和、年年有餘……(作者單位:河北省懷安縣財政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